本報訊 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在全力構建 “影視文化+科技研發”雙產業集群的同時,安置房、社區小學路等民生工程也在同步推進。記者從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獲悉,由該集團投資建設的三大安置房工程正在梯次推進,工程完工后,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12個村莊的7600余戶村民將住上新型社區,從農民轉變為市民。
據介紹,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三大安置房工程分別為九龍安置區、鄭戈莊安置區和白果樹安置區。記者在產業區最大的一處安置房工程現場——九龍安置區了解到,該安置區總占地面積268畝,總建筑面積約67.8萬平方米,將安置兩河、店頭、前洼和蔣家窯等8個村莊的4300戶村民。目前九龍安置區已經全面開工,進度最快的一個標段,春節前主樓施工力爭到地上兩到三層。
產業區內另外兩個安置區,正在編制環評報告,預計將于明年上半年開工建設。其中鄭戈莊安置區總占地面積149畝,總建筑面積約為38萬平方米,將安置鄭戈莊、蔡家莊和大樓村3個村莊的2568戶居民。白果樹安置區總建筑面積約13萬平方米,規劃建設800套房,將安置白果樹村790戶居民。
另據了解,在安置模式上,西海岸發展集團借鑒了西安、江蘇等國內先進地區的舊村改造做法,并廣泛聽取了拆遷居民的建議,確立了“6+4”安置模式。即,圍繞“促進就業、夯實物業、做強產業、鼓勵創業”4個方向,力爭實現6個目標:讓每戶搬遷群眾成為既有自住住房,又有可用于出租產權房的雙房戶;實施社保全覆蓋,解決農村社保問題;給村集體留建可用于發展集體經濟的商業用房,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發展物業管理、環境衛生、酒店旅游服務等配套產業;組織就業技能培訓,提高村民就業能力;建立小額創業基金,支持自主創業。
西海岸發展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6+4”安置模式,較好地保護了農村和農民的利益,讓他們真正享受到城鎮化帶來的紅利,也為產業區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而隨著安置房工程的全面推進,安置區拆遷村莊村民的免費勞動培訓也將于近期展開?!跚鄭u日報/青報網通訊員 公偉成 呂龍江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