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說明:三任“第一書記”與村民羅吉照親切交談。
2012年5月至今,青島市工商局連續三年選派優秀年輕干部赴北嵐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而盧永超也將是在北嵐村的最后一任“第一書記”。在近兩年多的工作中,“第一書記”已經在北嵐村豎起了一塊牌子。
三任“第一書記”相聚北嵐村
——青島市工商局掛職干部萊西北嵐村紀實
自青島“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各部門積極選拔優秀人才進入田間地頭,到農村為掛職村莊建設添磚加瓦。萊西市河頭店鎮北嵐村“第一書記”盧永超就是其中的一員。
在剛剛過去的重陽佳節,北嵐村組織了重陽節尊老敬老活動,現任“第一書記”盧永超聯系市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市工商局團委等部門,為北嵐村70歲以上老人送上了150箱牛奶和500包掛面,表達了市工商局對北嵐村老人的關心。同時邀請健康營養專家為老人們講了一堂生動實用的健康養生課。與此同時,盧書記也邀請了第一任“第一書記”刁訓寬和第二任“第一書記”孫顯琳,共同看望和他們結下深厚感情的父老鄉親,同時研究探討村莊的發展前景。這也給了記者一個機會,走近一步的去認識這三位“下鄉”的“第一書記”。
盧永超:
努力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自今年六月底來到北嵐村,盧永超掛職已經過了三個月。盧永超坦言,剛接下北嵐村“第一書記”這個擔子的時候,也覺得壓力很大。前兩任“第一書記”不僅做了硬件建設,也做了文化建設,工作都干得很好,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評,都被評為優秀“第一書記”。而作為北嵐村最后一任“第一書記”的盧永超,身上所肩負的期望不言而喻。他在與記者交流時坦言,經過考察論證之后,也推翻了很多之前村莊發展的想法,而這一切,都是希望在掛職的最后一年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我是最后一任,這也是一個收尾之年,希望在我這兒能善始善終,完美收官。”
作為最后一任下派駐北嵐村的“第一書記”,市工商局對此十分重視,這成了盧永超的強大后盾,再加上前兩任“第一書記”打下的良好基礎,盧永超覺得,雖然工作壓力大,但自己對未來的工作依舊充滿了希望。
不僅如此,北嵐村淳樸的民風以及村領導班子的團結,都使得盧永超信心大振。盧永超說,上兩任“第一書記”為北嵐村的發展開辟了一條良好的道路,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也要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
在北嵐村的三個月,通過調研走訪,盧永超很快地融入了北嵐村的生活,初步形成了一些建設村莊的想法。“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不僅要放在交通等硬件設施以及文化建設的軟件上,還應嘗試為村民的創收探索出一條新路子,帶領北嵐村的村民真正走上致富的道路。”
孫顯琳:
北嵐村是我的第二故鄉
為研究村莊的發展前景,現任“第一書記”也把前兩任書記邀請回了村里。三任“第一書記”一起在他們共同建設的村莊散步,看到熟悉的村民和花草樹木,前兩任書記都感觸良多。
村民們看到曾經朝夕相處的“第一書記”回來了,紛紛拿出家里的花生、大棗等農產品來招待他們,請他們到家里做客。臨走了,老百姓還不忘從家門口的棗樹上打下“三桿子”新鮮的大棗讓“第一書記”們帶走。據了解,這些利用閑散小地栽種的大棗,就是“第一書記”為村民創收做的努力之一。
第二任“第一書記”孫顯琳,在看到村民的熱情相贈時,也掩飾不了內心的感動。“我感覺這不只是一點東西,而是一份濃濃的情,這體現了老百姓對我們的信任。”而孫顯琳一直割舍不下的,也是心中念念不忘的北嵐村。“雖然離開,北嵐村依然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的心永遠在這里。”
刁訓寬:
難以忘記這片奮斗過的土地
2012年5月到村里掛職的“第一書記”刁訓寬,是北嵐村的第一任“第一書記”。雖然離開北嵐村已經一年半了,但他依舊難以忘記這片工作奮斗過的土地。而老百姓也沒有忘記這位書記,刁訓寬說,他離職之后也常常接到村民打來的電話。而他自己,也會趁周末有空的時候回來看看。每當看到熟悉的村民,日子過得蒸蒸日上,村里的工作也進行得有條不紊,作為開拓者的他也感到很欣慰。
刁訓寬說,自己作為第一任“第一書記”,剛來的時候通過調查研究,為北嵐村制定了三年的發展計劃。而孫顯琳也表示,他作為第二任“第一書記”,也是在第一任“第一書記”的建設計劃和基礎上再去完善。
鏈接>>
村民眼中的“第一書記”
村民羅吉照:
他們就像是我的孩子
現年65歲的村民羅吉照,得知前兩任的“第一書記”回村之后,急忙趕來看望“故人”。因為對他來說,三位“第一書記”不只是他的“書記”,還是他朝夕相處的“房客”。據了解,羅吉照因車禍導致左眼失明,最終依靠假眼重見光明。兩位“房客”看到他們昔日的“房東”之后,馬上關切地問道他眼睛的健康狀況。得知并無大礙之后,幾個人如同老友一樣寒暄敘舊。羅吉照說,三位“第一書記”雖然在村莊建設上作風硬朗,但在私底下和他的相處當中,卻是十分親切。“他們就像是我的孩子”。
村民劉從華:
真的像是一家人
村民劉從華給記者講述他最開始見到第一任“第一書記”的印象,也是兩年多以來,三位“第一書記”給他留下的整體印象。“來了之后要修路,結果‘第一書記’還帶著我們一起修路,和我們一起干活,真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真的像是一家人!”
劉從華告訴記者,不僅道路修好了,廣場也修好了,現在村民的思想也都越來越開放了。“一到晚上,人都來廣場上活動,跳舞的、打球的。連周圍村的人都跑來,一到周末,廣場就滿滿當當的,其他的村沒有這樣的。”劉從華說起來滿是自豪。“別人都說,我們村的道路真是四通八達,沒有走不出去的路。”
劉從華透露,在前兩任“第一書記”走的時候,大家流下了眼淚,都舍不得。“他們為我們村做了這么多事,要走了大家心里都很不平靜,但還是要按著安排來。后來大家都想要去送他們,結果選了我代表大家去送。”
劉從華告訴記者,雖然盧書記才來不久,對他還不是很了解,但聽了他的計劃,大家也都覺得很滿意,對村莊的未來也充滿了期望。
宋忠昇 姜思宏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