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冬藏驚艷春節餐桌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年過去,掰著手指頭一算,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農歷春節應邀而至。對于中國人來說,在進臘月門前后,就要開始為春節忙活。這個深冬,雖然迎來了少見的極寒天氣,但對于在春節前喜歡醬、腌、鹵、曬的中國人來說,是個絕好的機會。現在行動起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晾臺上的醬缸、鹵盆,掀開蓋子就會飄出濃厚的香氣,晾衣繩上原本飽滿的手作美食,也在時間的風干中濃縮出驚艷的滋味。中國人藏在深冬的美味,每年都會驚艷春節的團圓餐桌。
曬魚干煎炸燉煮皆偏愛
深冬時節的午后,走在青島老居民區的街巷里,會不經意間偶遇一道別樣的風景——曬魚干。不同種類的魚,以不同的姿勢,隨著冷冷的風兒翩翩起舞,散發著熟悉的海腥味。
老青島人有曬魚干的習慣,吃慣了新鮮的海鮮,對曬干的海鮮也特別偏愛。今年冬天氣溫低,陽光好,適合曬魚。 “這個時候的海鮮又肥又新鮮,可以曬魚、曬蝦干、曬扇貝柱、曬海蠣子肉……但凡想得到的海鮮,都可以。 ”家住杭州路附近的楊大爺前幾日開始張羅著曬魚干,鲅魚、偏口、小黃花,一打開晾臺窗戶,迎面吹進一股大海的味道。 “從市場上買來新鮮的魚,清理好內臟之后用海水‘透’一遍,撒上鹽腌一晚上,第二天再將腌好的魚掛在通風的、陰面的地方,晾曬個十天半月就可以吃了。 ”楊大爺告訴記者,曬好的魚干是冬日里餐桌上一道特色的美食,不論是煎著吃、炸著吃、燉著吃,都別有一番風味。還有無數人的最愛——咸魚片,將魚干洗凈剁塊裝盤,撒上點蔥姜末,滴上幾滴香油,坐于鍋底,上面蒸上玉米片片。不一會兒,濃濃的香味便氤氳散開,染得滿屋芳香,魚干的濃香與片片的清香相偎相依,堪稱絕配。
腌醬肉 深冬沉淀口留香
每年冬天最暖和的時候,不等天放晴,家家戶戶就開始為了春節洗洗刷刷、囤積食物,看著這一幕就算窗外的天氣再冷,心里也很暖和。 “南方老家因為沒有暖氣供應,所以要從濕噠噠的冬天一直哆嗦到來年春天。 ”王凱老家是浙江的一個小縣,身處魚米之鄉,老家人過年的準備期很長,在他的少年記憶里,幾乎一個寒假都在忙活過年。
“備年貨的記憶是從做腌肉開始,腌肉是家里每年冬天為春節準備的‘限定大禮’,雖然親戚們做腌肉各有各的套路,吃起來的口感也各有不同,但都逃不過沉淀的好滋味。 ”王凱告訴記者,醬肉一般集中在蹄膀和五花肉,制作腌肉時,要把洗干凈的五花肉放瀝水籃瀝干水。腌肉用的容器大多都是用缸,先鹽腌再醬漬,“用小尖刀在肉厚的地方扎上幾道,幫助后期入味。腌的時候要用粗鹽,一次一大勺粗鹽,一邊給肉抹鹽一邊給肉‘按摩’,每一個扎過的孔,都要顧及到,然后整齊地碼在缸里,等待時間讓它慢慢沉淀。 ”王凱告訴記者,下一步就是給腌肉做醬料了,用醬油、八角、香葉、桂皮熬煮一下,冷卻以后備用。取出缸里的肉,先瀝干血水在醬汁里翻滾一遍,皮朝上重新碼進缸里,剩下的醬汁倒入缸里,沒過肉浸漬。三四天上色,一兩周入味。需要注意的是,腌肉的缸要放在陰涼處,腌制的時候,每天都要變換肉的上下位置,以此確保每塊肉的表面都能均勻地染成深巧克力色。
半個多月后,天氣好的時候,把肉掛出來晾干,要在架子下面準備好塑料布或者是盆,用來接住滴下來的醬汁。等到表面干燥,按起來夠硬的時候就可以掛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保存了,吃多少割多少,這也成了鄰近春節前家里的一景。
王凱說:“五花肉做的腌肉是年夜飯的主菜。腌好的五花肉切成兩毫米的薄片,先過熱水打散,避免肉片之間吸在一起。洗好的豬肉片攤開平鋪在盤子里,上面蓋上蒜片和蔥絲,再澆上一圈料酒,加水小半碗,大火蒸二十分鐘,打開鍋蓋,香氣撲鼻。 ”生的腌肉看著沒什么食欲,但是蒸熟之后,就恢復了應有的柔嫩質感,每一片都是晶瑩剔透,瘦肉是淡淡的粉色,輪廓是被醬成咖色的表面,自帶描邊混合效果。夾一片連帶一點蔥絲,裹上熱氣騰騰的米飯一起塞進嘴里,滋味盡是滿足。
風干腸時間濃縮好滋味
“小時候在東北老家過年,母親總是提前大半個月就開始草擬年夜飯的菜單,家里人愛吃的鐵鍋雞和啤酒魚,雖然是每年年夜飯必須有的菜品,但她總會翻出新花樣,變出新味道。 ”于欣然從東北來青已經八年,盤算著過年的日子,便會思念起家鄉的春節味道。回憶起父親愛吃大鍋燉煮的酸菜白肉,自己愛吃的辣子蒜泥白肉和酸甜口的鍋包肉,一定是少不了的,則是家里早早開始準備的風干腸。
于欣然回憶,快進臘月門前,母親算著時間準備冬藏的年貨,這時候灌腸,差不多半個多月就好了,春節前還可以給親戚朋友送一些。 “母親帶回家的新鮮五花肉瘦肉鮮紅發亮,肥肉潔白細膩,這種肉做出來的香腸才算是好香腸。 ”于欣然告訴記者,灌腸的調味很傳統,與青島本地的灌腸沒有太大差異。收拾洗凈剁小的五花肉塊,放在一個大鐵盆里,倒入五香粉、辣椒面、花椒面、鹽、啤酒等混合的“秘制調料”攪拌均勻,再放上幾個小時腌制入味。父親則去市場買來新鮮的腸衣清洗干凈,準備好打結的粗白棉線,組裝上家里的老式手動絞肉機,就可以開始灌香腸了。沉甸甸油亮亮的生鐵絞肉機個頭不大,沾滿調料香噴噴的肉塊從上方漏斗狀的開口放進去,絞碎后從前方管狀的出口灌入腸衣。父親一手勻速地轉動絞肉機側邊的手柄,一手掌控著出口處腸衣的快慢移動,腸衣便像氣球一樣結實飽滿地圓鼓了起來,光亮的表面透著內里滿滿脹脹、紅白相間的五花肉色。母親像熟練的工人,接住肉腸逐段捏實壓緊,麻利地用棉線分段打結,再用粗針在每節肉腸上戳孔放氣。最后再把這些肉腸掛在陽臺的向陽方向,在暖烘烘的冬陽下晾曬個半個月左右,香腸每天都會縮一點,最后變成風味十足的風干腸。
在時間的加工下,原本飽滿的香腸濃縮出驚艷的滋味。過年時,家里吃飯前,到晾臺上剪兩根香腸放入蒸鍋,鍋底最好鋪上米飯,一鍋蒸出來連米飯都有股肉香。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經過水蒸后,又吸飽了油脂,香而不柴,配點蒜泥油辣子,中和腸中的油膩,吃起來停不下。 “在小時候的記憶里,做香腸是家里一年一度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特別值得期待又相當有趣的事。 ”
本版撰稿攝影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鐘尚蕾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