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跨越111年 臺柳路煥發新活力
“周末約吧,坐地鐵過來很方便,這里現在美食和逛街小店很多,還有不少親子和少兒教育活動,回家前再去永和花卉市場搬些綠植扮靚春天的家或去雙山公園賞花放風箏……”現在,島城有了更多的文青和家庭聚會都適合的聚集地,市北區臺柳路附近的新都心就是其一。
白天,臺柳路上圍繞萬科中心、凱德MALL附近車水馬龍,夜晚,林立的高樓霓虹閃爍。復古電話亭、兒童游樂區、天空上“開出”的五彩繽紛的傘,龐大的亮黃的凱德“蜜罐兒熊”,甚至春天氣息裝飾的玻璃櫥窗,都成為人們尤其是孩子們奔跑玩耍與留影的背景。
“真是大變樣啊……”坐在出租車上或是徜徉臺柳路街巷,耳邊常常會飄過這樣一句話。這個“大變樣”究竟是怎么個變法呢?追古溯今,臺柳路的百年歷史期待被人們了解,在風清景明的假期里,讓我們一起聽聽臺柳路的老故事和新活力。
一條路一座城,作為城市的重要元素,道路承載著人們無盡的記憶,也折射著城市的發展與變遷。位于新都心核心區域的臺柳路是條百年老路,被青島人稱為“中國第一條公路”。從1907年通車到今天,它足足跨越了111年,見證了島城一個多世紀的變化。如今,新的時代元素賦予了它新的使命,讓它重新煥發青春與活力。
【追古】
通車至今已111年道路“九曲十八彎”
起于臺東鎮,終達嶗山柳樹臺,這是臺柳路名字的由來。早在1898年,德國強占膠州灣后不久,駐防的海軍高級醫官萊爾切提出在嶗山設一座療養院,他的建議被殖民當局采納,最終選址于嶗山南九水的柳樹臺。 1902年,療養院開始興建,其中,麥克倫堡公爵私人捐款最多,療養院被命名為“麥克倫堡”。 1904年9月1日,麥克倫堡療養院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 1905年,殖民當局修筑了從青島經由臺東鎮、李村至柳樹臺的長達33.5公里的臺柳公路,由市區前往嶗山和療養院的交通條件都得到了顯著改善。臺柳公路建成后,乘馬車或汽車4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嶗山。經改造后,臺柳路于1907年通車。這是青島市也是山東省最早通行汽車的道路,在全國也是最早通行汽車的道路之一,也被稱為“中國第一條公路”。
有了臺柳路這條進出青島的大動脈,青島人逛李村大集、去嶗山游玩都十分方便了。據交運集團所屬的(中國)道路交通博物考證,當時臺柳路的始發點在如今的海慈醫院對面。在文史專家魯海的記憶中,這是一條九曲十八彎的路。“從臺東鎮到李村這一段,是市里道路,繞來繞去,九曲十八彎的,而且車輛非常多,很多公共汽車司機都不愿意跑。 ”夾嶺溝、華僑村、啤酒廠……這條道路承載了很多青島人的記憶。 “還記得啤酒廠在臺柳路沿線種植了形似葡萄的植物,我常常詢問外地客人這是什么。 ”魯海笑著說:“看著他們屢猜不中,我才得意地告訴他們,那是啤酒花。 ”
李村大集之所以擁有超高人氣,臺柳路功不可沒,因為它送來了青島各地的趕集人。魯海記憶中,李村好比是臺柳路上的分水嶺,從臺東鎮到李村一路上有很多人。一過李村,路上的人就少了很多,而且路很窄,車輛拐彎時都要停停走走,兩三次錯車后才能通過。這些歷史的痕跡,如同散落在時光里的珍珠,歷經歲月打磨,越發閃亮,值得人們用心收藏。
“南北交通第三干道”華麗亮相
隨著308國道(黑龍江路)和小白干路(現重慶路)的修建,臺柳路一度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從李村往東的路段已“改名換姓”稱為九水路;從山東路往西也“另立門戶”改為西吳路;從鞍山路到海城賓館的那一段也“嫁給”哈爾濱路了,哈爾濱路上有知名的撫順路批發市場。可以說,臺柳路開始變得面目全非。黑龍江路、重慶南路日漸取代了建造時間久遠、路面寬度只有三四米的臺柳路。
為了配合新都心片區的規劃建設,臺柳路改造工程從2009年組織實施。臺柳路得以再次被“激活”,分段拓寬,張村河至長沙路段、長沙路到清江路段改造通車,沿途“城中村”也先后改造,被汽車司機視為“畏途”的臺柳路完成了徹底改造。新改造的臺柳路按照城市主干道設計標準進行規劃設計,規劃道路紅線寬24米,其中車行道寬16米,雙向四車道,兩側各設置4米寬人行道,部分路段設置10米綠化帶。同時結合兩側用地開發建設,配套實施相關規劃雨水、污水、電力、熱力、通信等管線,沿線設置港灣式公交車站、布設智能交通系統。 2013年3月,老臺柳路7米寬的車道拓寬為22米,實現了雙向六車道通車。現在由于高峰期黑龍江路和重慶南路常常出現交通擁堵,臺柳路的作用開始顯現,它緩解交通壓力、成為名副其實的“南北交通第三干道”。
【溯今】
新都心商圈崛起交通便利金融聚集
過去和如今的臺柳路都和商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貫通后的臺柳路直通新都心,隨著新的城市商圈形成,臺柳路沿線的雙山等村莊完成了改造,曾經的企業也開始搬遷,和達中心城、萬科中心等項目陸續建成使用,凱德MALL開業后成為時尚潮流聚集地,地鐵M3號線雙山站直通B2層。十多條公交線路在此行駛,臺柳路新都心商圈周邊社區和樓宇的生活更加便利。
據悉,依托新都心的商業優勢,還有臺柳路本身的交通優勢,還將引進金融企業分支機構在臺柳路落戶,打造金融一條街。目前,已有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在此設置分理處或支行。
挖掘臺柳路文化創建特色商業街
雖然臺柳路旁已沒了魯海所說的啤酒花,但位于臺柳路602號的青島啤酒二廠還是散發著啤酒的麥芽香氣,更是臺柳路改造后濃墨重彩的一筆。全套引進德國、法國生產設備,是目前國內自動化程度最高、控制手段最先進的現代化啤酒生產工廠之一。依托其得天獨厚的條件,黑龍江路以西、臺柳路以東、張村河以南的區域,打造了兩個大型項目 “城市記憶——四方啤酒街”和“城市記憶——老街巷”。另外,位于這附近的臺柳路600號永和花卉市場,也成為輻射市北、李滄市民生活的便利去處。
今年農歷新年前,首屆臺柳路1907文化節在萬科中心新都心生活廣場開幕,其中臺柳路文化展展示歷史底蘊和新都心嬗變,復古騎行、復古情景秀吸睛不斷,以及首個“集裝箱”大集進行年貨展銷、民俗表演等,令市民感受臺柳路特色老街氛圍、彰顯都市文化魅力。據悉,下一步,有關部門將繼續深挖臺柳路文化,對臺柳路沿線進行文化氛圍包裝,開展美食節、藝術節、風俗節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將臺柳路1907文化節打造成為一個延續性的固定節日。通過實施商圈城市管理試點示范,這里將打造“最智慧”“最文化”“最特色”品牌商街,創建臺柳路中國特色商業街。
記者楊健攝影趙健鵬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