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媒體批某些“飯圈文化”:追星追到腦抽筋
最近粉絲圈有兩件事情引發大家關注。一是明星王一博將“到此一游”的“游”字寫錯道歉,但有的粉絲卻力挺他,認為自己的愛豆是“背鍋俠”;二是一些粉絲以《南京條約》等歷史上的不平等條約作“梗”,向自己心儀的明星表達所謂喜愛之情。淺薄和無底線讓人蒙圈、吃驚,這背后則是追星的不理智、“飯圈文化”中對虛空流量崇拜所造成的觀念扭曲。
近日,明星王一博宣傳新劇《陳情令》時,有個環節寫“到此一游”四個字,他把“游”字寫錯了。在網友的質疑聲中,王一博態度良好,干脆地承認錯誤,還打出“游玩 游泳 游戲 游樂 游艇 游覽 游學 游山玩水”等連續8個不帶標點符號的詞匯自我證明,并調侃自己“怎么到此一游的時候腦袋就空白了呢!我改正!對不起!”寫錯字又不是什么大錯,多數粉絲認為“知錯能改,還是帥哥”。但有的粉絲則堅持辯駁這個字不是偶像所寫,當時四個演員一人寫一個字,王一博是“背鍋俠”;有的粉絲則不服:“現在的網友都是對別人苛刻,好像自己是當代文豪似的。一點小問題都要放大,無語。別放在心上,咱不理那些杠精。”
以顏值取勝的愛豆們,經常會念錯字、寫錯字,這本身沒有什么大錯,有的粉絲盲目地硬撐甚至追捧就不太正常了。
粉絲的盲目追捧往往因為群體效應而錯拿無底線、淺薄當正常。近日,粉絲圈就有一種拿代表民族恥辱和沉重傷痛的《南京條約》向偶像“示愛”的流行風氣。“你是我的《南京條約》,是我淪陷的開始。盡我所能,愛你所有;與你相遇,風情萬種……”用民族的傷痛來暗喻自己對愛豆的“淪陷”。這些句子被無良的輸入法APP成批制造出來后,很快成為粉絲表白“愛豆”的流行語。在這些粉絲眼中,調侃民族傷痛沒有問題,反而是一種新鮮、趕時髦的做派。這種無底線、對歷史的無知讓很多人氣憤。
造這些句子的APP是為了商業利益不惜打破道德底線,而無腦轉發這些句子的年輕人則更讓人失望。這是一群被瘋狂的偶像迷戀充斥頭腦的人,沒有基本的判斷,只剩下對偶像無腦的吹捧和沉溺,這種空虛令人瞠目結舌。
“流量明星”這個群體被數據和資本捧紅后,“粉絲文化”“飯圈文化”應運而生,而且愈演愈烈。隨著自媒體帶來的便捷,很多人不再是安靜地追星,而是發展成為“戰斗粉”“圣母粉”“事業粉”“腦殘粉”“CP粉”等多種形態,各家粉絲比拼財力,比拼罵戰能力,極力追捧流量明星,而且制造各種撕團隊、撕制片方、撕假想敵、撕品牌方、大型脫粉等現場,對愛豆的控制欲和干涉欲極強。
這種粉絲大多情緒化嚴重,群體效應下更是一窩蜂地表達不理性、不理智的言論。這種不分青紅皂白“愛豆至上”“流量至上”的邏輯,既懶惰又淺薄,對流量明星的崇拜甚至破壞了正常的心態。“飯圈文化”“粉絲文化”應該倡導什么,引領什么,真的需要“愛豆們”、粉絲們都冷靜下來,清醒地思考思考。
[來源:齊魯晚報 編輯:古德]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