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溫經典,觀眾愿為情懷買單
問世18年后才登陸內地上映,沒想到《千與千尋》的票房號召力依舊驚人。目前該片本周五首映日已拿到將近三成的排片場次,在同檔期影片中一馬當先,甚至超過迪士尼動畫片《玩具總動員4》。宮崎駿作品歷久彌新的魅力,是多年后依舊能吸引觀眾走進影院的最大原因。無論普通觀眾還是業內人士都表示,只要影片能經得起時光檢驗,為情懷買單也無妨。
市場
火爆到讓影院喜出望外
“爬也要爬到影院,因為那年我欠《千與千尋》一張電影票。”“18年的等待,終于等到了!”“必須去看,帶著小孩一起重溫兒時的經典。”“這是情懷。真的,哪怕看了無數遍也會去。”這是貓眼網上關于電影《千與千尋》的幾個熱門用戶評論。與以往老片重映時觀眾反響褒貶不一的情況不同,這次《千與千尋》首次登上國內大銀幕,觀眾期待的聲音壓倒性地一致。
點映票房和預售是最好的佐證。該片從6月15日開啟全國點映,上座率高達97%,幾乎場場爆滿。截至昨天下午,該片的預售總票房已達1800萬元,是同檔期最大競爭對手、迪士尼新片《玩具總動員4》的兩倍還多。有這么好的點映和預售成績作支撐,影院經理也相當給面子,以最高的排片場次迎接這部宮崎駿經典:目前本周五的排片大盤已基本穩定,《千與千尋》以28.3%的占比遙遙領先同檔期所有影片,到了本周六,影片的排片優勢仍在繼續擴大,目前已超過34%。
“真是沒想到會賣得這么好,挺意外的。”《千與千尋》未映先火,讓百老匯電影中心市場經理富偉建格外驚訝,感慨現在的觀眾口味“有點摸不著”。他說,從近一兩年的票房數據看,日本動畫片表現并不突出,無論柯南、龍珠還是機器貓都賣得不太好,但《千與千尋》點映和預售的火爆,顛覆了他們此前的判斷。“北京的百老匯影城一共做了兩場《千與千尋》點映,都滿場了,以往只有大片才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店周二開了周五預售,《千與千尋》是賣得最好的,已經賣了一半的票,所以周六有可能還會加場。”
業內
經典值得一遍遍重復看
“《千與千尋》這么受歡迎,一點都不意外。”大象電影媒介經理肖副球認為,去年宮崎駿的另一部作品《龍貓》首次在國內上映,就已經是一次小型試水,1.7億元的最終票房也可圈可點。“《千與千尋》在很多影迷眼中被視為最好的動畫片之一,在全球范圍內都有龐大的影迷群體,而且這個檔期能跟它匹敵的影片似乎還沒有,《蜘蛛俠:英雄遠征》還沒上。”
作為宮崎駿和吉卜力動畫的代表作,《千與千尋》自2001年問世以來便引發極大的轟動,一連拿下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等多項大獎。充滿想象力的情節、擁有豐富解讀的主題和東方美學風格的畫面讓它多年來一直人氣不減。在宮崎駿的全部作品中,《千與千尋》的豆瓣評分最高,超過100萬用戶給它打出了9.3分的高分。在貓眼網上,已有24萬人標注了“想看”。
影評人周黎明坦言,自己正等著在大銀幕上重溫《千與千尋》。“這是全世界最好的動畫片之一,在全球范圍內能排前十。而且它適合各個年齡段看,也適合一遍又一遍地看,二十歲時看和四十歲時看獲得的感受可能完全不一樣。”
復映
需要加入新東西吸引觀眾
近幾年,不少國內外經典影片在國內復映,它們中有的此前從未登上國內大銀幕,有的則是多年后的“二進宮”,既有《泰坦尼克號3D》《龍貓》《大話西游》等片賺得盆滿缽溢,也有《紅高粱》《英雄本色》等片票房表現一般。
“《千與千尋》應該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因為它知名度非常高,在觀眾群體中的認知度也很好,再加上之前從來沒在國內上映過,市場需求較大。”博納影業副總裁陳慶奕認為,適合復映的老片需要比較經典,擁有寬泛的群眾基礎,再帶著一些情懷,就會有比較大的市場需求。
“影片類型也會限制復映規模,比如《紅高粱》還是偏向于作者風格的藝術片,個人色彩過于強烈,可能不太被普通觀眾接受。另外,復映需要一些新的噱頭和話題做配套。如果沒有一些新的點加進去,老片復映可能就會有問題。”肖副球分析。
《千與千尋》這次上映,國內宣發方也做了不少準備。不僅推出了由周冬雨、井柏然、彭昱暢、田壯壯、王琳等演員共同完成的中文配音版本,還請歌手周深翻唱了中文版主題曲。由知名電影海報設計師黃海重新設計的兩款海報,也在朋友圈引起刷屏。
對于有人質疑《千與千尋》上映是消費情懷,周黎明表示,即使真的打情懷牌也無所謂。“能夠復映跟市場成熟度直接相關,這部電影五年前上映是不可想象的,但現在中國市場太大了,三四億票房的觀影人數可能也就幾千萬人,絕對人數并不多?!肚c千尋》這樣既經典又大眾化的電影,跟當下新片相比,也有著不可替代性。”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格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