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在上海大劇院舉行,10部文華大獎獲獎劇目同時揭曉。 其中,代表山東省參評的大型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獲得“文華大獎”,這也是繼舞劇《紅高粱》摘獎之后,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文藝精品第二次獲此殊榮。
這部具有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當代鄉村喜歌劇取材于現實生活,是一位“第一書記”扶貧濟困感人故事的縮影。
讓我們再一起回味一下這部“青島造”歌劇的奪獎之路。
NO. 1|壹
“馬向陽”故事滬上開演 唱好鄉村振興戲
2019年5月23日,有著我國文化藝術界的“全運會”之稱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在上海舉行,在這場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38臺優秀劇目角逐10個“文華大獎”。5月28日晚,青島原創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首度唱響上海大劇院。
聚焦當下農村生活、以“精準扶貧”為主題的《馬向陽下鄉記》,帶著泥土的芬芳來到上海,讓歌劇這種舞臺藝術中的“陽春白雪”,有了中國式的煙火氣息。除了主題鮮明、題材新穎,獨具匠心的舞美設計,也給上海觀眾帶來全新的觀賞體驗。
在這部講述“第一書記”化解村中矛盾、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故事的喜歌劇中,除了優美高亢的詠嘆調和詼諧動聽的地方小調,極具青島地域色彩的喜劇元素也穿插其中,收獲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俺家的老母雞跑她家窩里下了一個蛋……”演員李蕾在《馬向陽下鄉記》中飾演一個村婦,她說:“這個角色需要動作比較夸張,她的語言和唱段需要有地方特色,除了那種普通話的臺詞以外,我們就加了一些青島話在里邊,我們就是白菜芹菜、蘿卜蒜苗,就是屬于笑料百出的片段,就是在我們身上。”
上海觀眾 唐女士:特別逗趣,看著很開心的,布景場景都很好,看上去很身臨其境的樣子,就像在農村。
上海觀眾 邢先生:劇情也好,演員演得好,唱得好,馬向陽,你看,上海話,老靈了,嗲足了,這個戲,我在上海第一次看到這么好的歌劇。
《馬向陽下鄉記》以“大雅大俗”的獨特魅力,贏得了上海觀眾的認可。
青島市歌舞劇院院長、《馬向陽下鄉記》制作人張樂群看到這樣的效果說道:“在現場看到他們的笑聲掌聲,能驗證我們的作品這種接地氣,現在也很希望我們這兩場能夠很完美地收官,能夠在上海、在第十二屆藝術節的舞臺上,展現出我們最佳的狀態,拿到最好的成績。”
NO. 2|貳
兩年三次晉京演出 山東沖擊“文華大獎”唯一代表
《馬向陽下鄉記》是一部當代鄉村喜歌劇,講述了農科院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下鄉當第一書記扶貧濟困的感人故事。本劇曾經在兩年之內三次進京唱響全國舞臺,并在第三屆中國歌劇節取得佳績。
民族歌劇不僅要在大舞臺上閃耀,更應該演到老百姓身邊。濃郁的鄉土氣息、接地氣的故事情節,都成為“馬向陽”打動觀眾的加分項。
2017年10月,青島市文化扶貧巡演啟動儀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藏南鎮藏馬山扶貧示范點舉行,《馬向陽下鄉記》在露天廣場開始了第一場扶貧演出。丑角兒“梁會計”的插科打諢,四個“嚼舌根”農村大嫂的言談舉止,馬向陽唱詞中蘊含著的村民脫貧致富的心聲……不僅讓甚少接觸歌劇的觀眾們聽懂了,而且還“意會”了!
平度市田莊鎮南肖家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宇航:就是剛到鄉下的時候,群眾是不理解的,你想干個什么事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實際上劇中也把這個細節體現得淋漓盡致。
青島市扶貧協作辦四級調研員馮志:唱的演的,都是老百姓身邊的人和事,是一部既好聽又好看,富有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鄉村好喜劇。
本次“十二藝節” 共有戲曲、話劇和兒童劇、音樂舞蹈雜技三大門類共計38臺作品,《馬向陽下鄉記》成為山東唯一入選之作。經過新一輪精雕細琢后,該劇最終“沖獎”版本壓縮了15分鐘,修改了30多處。
就在上月啟程赴上海前,劇組在李滄劇院、四方劇院、駐青高校巡演多場,通過這樣的方式迎接上海大劇院觀眾和十二藝節評委的檢驗。
青島演藝集團董事長黃港:四個村婦,包括幾個主要演員都非常有光彩,比賽前夕實戰練習,讓這些演員放松心態,把自己的人格魅力,把角色的這種自信展現給觀眾,用觀眾的掌聲和鮮花使他更自信更有經驗。
NO. 3|叁
六年之內青島舞劇歌劇連贏大獎
《馬向陽下鄉記》是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第二部收獲文華大獎的作品,2013年舞劇《紅高粱》就曾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獲得文華大獎。
《馬向陽下鄉記》制作人、青島市歌舞劇院院長張樂群認為,創作精品是劇院發展的頭等大事,有信心在其他藝術形式上也能創作出精品,《馬向陽下鄉記》再次驗證了歌舞劇院隊伍堅忍不拔的精神。
“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為《馬向陽下鄉記》傾注了心血和汗水,“能夠獲獎首先離不開領導專家”。張樂群表示,強大的主創團隊成就了這部戲的完美呈現。“我們集全院之力,完成了這樣一部作品,今天能有這個結果,也讓我們這個劇院更加自信。”
《馬向陽下鄉記》一路走來,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山東省委省政府、省委宣傳部、文化和旅游廳,青島市委市政府、青島市委宣傳部、文化和旅游局、市扶貧辦等各級相關部門領導的指導關懷,使得該劇一路前行到藝術節的大舞臺上,散發出時尚青島的風采。
《馬向陽下鄉記》大事記
2017年7月,《馬向陽下鄉記》從全國各地報送的140多部劇本中脫穎而出,成為2017 年文化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9部重點扶持劇目之一。
2017年7月27日,大型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啟動儀式暨專家座談會在山東青島啟動,時任文化部副部長董偉出席啟動儀式并致辭。
2017年8月16日,文化部“中國民族歌劇發展傳承工程”專家指導委員會的專家們,在青島市歌舞劇院夢幻劇場觀看《馬向陽下鄉記》排練,并在劇院會議室舉辦該劇的第一次專家研討會。
2017年8月30日,《馬向陽下鄉記》在青島大劇院首演。百余名青島“第一書記”和島城觀眾第一時間觀賞了這部民族喜歌劇。
2017年10月,《馬向陽下鄉記》被評為山東省舞臺藝術重點選題創作作品。
2017年10月14日,青島市文化扶貧巡演在藏馬山啟動,《馬向陽下鄉記》從此開啟了下鄉扶貧惠民演出之路。
2017年11月8日,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走進青島市藝術學校聲樂課堂,踏上傳承民族歌劇之旅。
2017年11月14日,文化部“中國民族歌劇發展傳承工程”專家指導委員會審查專場演出在青舉辦,并在次日舉辦第三次專家研討會。
2017年12 月16日,第三屆中國歌劇節在南京舉辦,開幕式上,《馬向陽下鄉記》片段壓軸演出;18日、19日,作為本屆中國歌劇節的參演劇目,該劇在南京保利大劇院精彩上演,并在之后的“一劇一評”座談會上獲得專家認可。
2018年1月,《馬向陽下鄉記》榮獲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資助。
2018年2月,青島市歌舞劇院院長張樂群參加了文化部在京召開的 2018 年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議,代表院團介紹《馬向陽下鄉記》的創排經驗。之后,又三次進京,為全國文藝院團長培訓班學員推介該劇的創排經驗。
2018年3月,由文化部主辦的“全國優秀民族歌劇展演”在北京舉辦,8 日、9 日,《馬向陽下鄉記》在北京保利劇院做了開幕演出。10日,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舉辦“《馬向陽下鄉記》與民族歌劇——人才培訓班學員專題交流研討”。
2018年4月3日,《馬向陽下鄉記》啟動青島惠民院線演出。
2018年5月-6月,《馬向陽下鄉記》開啟全國巡演,在海南、長春、大連、威海、聊城、濰坊等地演出,載譽而歸。
2018年5月25日,《馬向陽下鄉記》入選 2018 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滾動扶持劇目(共三部)。
2018年6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相關領導專家,在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學院召開了2018 年“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滾動扶持劇目”——《馬向陽下鄉記》修改論證工作會議。
2018年9月,第十一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在濟南舉辦,12-13日,《馬向陽下鄉記》在省會大劇院做開幕演出,并榮獲“優秀劇目”獎。
2018年11月,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示范演出在北京舉辦,6-7日,《馬向陽下鄉記》在天橋劇院演出。
2018年11月,《馬向陽下鄉記》再度啟動惠民院線演出。
2019年1月16日,《馬向陽下鄉記》入圍第十六屆“文華大獎“參評劇目名單。
2019年1月,全國優秀民族歌劇展演周在福建舉辦,21日、22 日,《馬向陽下鄉記》在福建大劇院演出。
2019年3月,2019年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暨優秀民族歌劇展演在北京舉辦,6日、7日,《馬向陽下鄉記》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7日,主創團隊在京召開復排修改會; 8 日《馬向陽下鄉記》劇組部分主創人員與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 “2019 年民族歌劇創作人才研修班”學員交流座談。
2019年4月1日—16日,主創團隊針對沖擊十二藝節,對《馬向陽下鄉記》修改復排。
2019年4月16日-5月21日,《馬向陽下鄉記》進行了系列惠民演出。
2019年5月28、29 日,《馬向陽下鄉記》登臺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在上海大劇院演出,接受評委評審。
2019年6月2日,在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上,《馬向陽下鄉記》榮獲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來源:藍睛新聞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