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動畫電影市場潛力大,期待國產經典IP煥發新活力
半島記者 王悅
每年的六一檔,動畫電影就會迎來一波小高潮。不過,近年來都是海外動畫電影一家獨大,國產小成本往往成為炮灰。雖然去年國產動畫電影票房逆市增長,不過大制作都瞄準了暑期與春節兩檔來吸金,將“六一”拱手相讓,同時,怎樣利用國產經典IP創作出更多優質的動畫作品,是業內共同努力的方向。
票房上揚:
進口動畫爆款少提供契機
在整個電影產業進入深刻調整,電影市場穩定增長的同時,國產動畫電影逆市增長,表現驚人。據《中國動畫電影發展報告(2018)》顯示,上一年度,我國動畫電影出品制作企業共制作完成動畫電影51部,其中34部成功進入院線市場,全年共放映410.8萬場,觀影人次4809.41萬,實現票房收益16.22億元,分別較2017年增長47.72%、20%和24.48%。2018年的國產動畫電影,無論在上映數量還是市場表現上都迎來了一次大的突破與提升,《熊出沒·變形記》票房再創新高,《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3:俄羅斯奇遇記》《風雨咒》《神秘世界歷險記4》等均順利破億元。
與此同時,進口動畫電影表現乏力,雖然上映影片數量比往年有較大幅度增長,但總體市場反饋卻不甚理想。三大市場指標較2017年分別下降1.69%、26.76%和27.27%。爆款進口動畫電影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為國產動畫電影騰出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IP效應:
國產系列動畫顯市場價值
近兩年,在多方推動下,出現了不少優秀的國產動畫系列。比如,狂攬9.56億票房的《大圣歸來》,拿下5.64億票房的《大魚海棠》,成為了以動畫市場撬動了大眾市場的典范,此外,有妖氣推出了《十萬個冷笑話》系列,光線出品了《大護法》等青年動畫電影。今年初,國產動畫電影表現搶眼。歷多年沉浮,追光動畫終于以叫好又叫座的《白蛇:緣起》,華強方特出品的《熊出沒·原始時代》與阿里影業“錦橙合制計劃”第一部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共同成為春節檔國產動畫電影“雙響炮”。
而從票房市場來看,IP系列電影在少兒動畫市場上擁有更大的保障。“熊出沒”系列電影從2014年起成為春節檔常客,憑著長線動畫的IP效應,該系列累計票房已超25億元,成為投資回報率最高的系列電影之一——以動畫IP為核心,推出IP系列電影,少兒動畫電影市場上品牌IP仿佛一劑良藥。
現實短板:
經典IP靠翻新難回主流
大體量的國產動畫更青睞于暑期檔、賀歲檔,六一檔逐漸變得冷清下來。近幾年往往都是一部海外動畫傲視群雄,幾部中小成本國產動畫收割剩余市場,成績好的也只能獲得一兩千萬票房。實際上,優質作品完全可以布局在整個6月。而從兒童觀影帶動家庭觀影,動畫周邊產生家庭消費來看,這個檔期蘊含著不小的商機,但是目前并沒有發揮想象中的價值。
對原創動畫的堅守、對成人動畫的升級,以及對動畫電影市場的拓展,都是業界需要努力的方向。曾經擁有眾多高光時刻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就在市場化的大潮中沉寂下來,以匠人制作聞名的美影廠,動畫風格獨樹一幟。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曾讓宮崎駿贊嘆不已,而如今傳統工藝卻沒有發揚光大。業內人士分析,水墨動畫的制作成本高,時間長,投資者往往擔心入不敷出便望而止步。雖然《黑貓警長》《大鬧天宮》《葫蘆兄弟》等經典動畫IP在近些年翻新重映,但僅靠如此操作也難以回到市場主流,讓國產超級IP煥發新活力才是發展正道。以本土特色引發情感共鳴,以市場化運作激發商業價值,才能以動畫出圈贏得大眾市場。
[來源:半島客戶端 編輯:芃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