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想要美先變鬼”的行話也該治治了
前不久,雷女士在湖南長沙“和羲醫療美容”機構進行了深筋膜層懸吊提升術,原本是為了除去臉上皺紋,但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術后臉部皮膚出現了八處凹陷,直到現在都沒有恢復,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她的日常生活。(12月31日,澎湃新聞網)
玄奧的美容名詞,不靠譜的美容效果。聽起來高大上的“深筋膜層懸吊提升術”卻沒給消費者帶來看得見的“神奇”,工作人員宣傳的“無恢復期、7天針孔消失不見”在現實面前也變得如此荒謬。
原本,美容機構和消費者之間是“愿打與愿挨”的關系,旁人根本不用理會,但是,美容機構工作人員一句話卻又令人聽來如此刺耳,“想要美先變鬼”,還稱這是“整形界的行話”。記得今年八月份,媒體曾報道過一位湘西妹子貸款整容的事情,最后的結果是花了好幾萬卻越整越丑,而美容院的解釋也是一句“要變美先變鬼”。
請恕筆者學淺,翻閱了不少詞典、古書,卻仍查不到這句話究竟從何而來,即便在收藏最全的互聯網上,也只能查到與這句話相關的新聞報道,而沒有任何科學解釋。就這樣,各種“要想美先變鬼”的說辭,莫名其妙就變成了美容行業的“術語”“行話”,但凡遇到美容實效與廣告承諾不一致時,這句話就成了美容機構對消費者最好的“解釋”。
既然這些美容機構說得如此振振有詞,那么,這句話究竟是誰來定的位,具體有哪些標準,有什么科學依據,“變鬼”的期限為多久,是不是也該有請專業人士來給公眾科普一下?
其實,不管任何手術,但凡開刀動肉,就肯定需要恢復期,也會存在一定風險,這本應是最基本的常識,也是人想變美所必須需付出的代價。美容機構需要做的不僅是要讓消費者達成所愿、真正變美,還應讓消費者明晰手術會有哪些不良反應、需要多久恢復、又可能有哪些潛在的危害,而不應為了承接業務、招攬客戶,用簡單一句“完全無副作用”之類的承諾來忽悠消費者,更不應在手術出現偏差時用“先變鬼”來搪塞。盡管“變鬼”之后“變美”的人很多,但我們仍要認清一點,“想要美先變鬼”絕非必然。
市場的良好環境需要正確的導向。在當前我國美容市場仍處在高速發展期時,這種正面的科學性引導更為重要。近幾年,各種不同業務的美容機構迅速在大街小巷泛濫出現,但真正有資質、有實力的美容機構究竟有幾家,大家都沒法統計,也不敢統計。在“市場繁榮”的背后究竟“潛伏”了多少非法產業鏈,或許需要大家共同反思。
面對公眾日益增長的愛美需求,不妨就從整治“想變美先變鬼”之類的所謂“行話”開始,樹立起更具權威性的行業規范、行業標準,不讓美容機構專享“話語權”,讓消費者能清清楚楚美容、明明白白消費。
最后,還有點小忠告送給每位愛美女士:“美容有風險,術前多考慮!”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