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年人“潮”起來年輕人可比不過
如何度過晚年生活?這個問題的答案,傳統上常常是釣魚、爬山、跳廣場舞、帶孫子孫女和參加老年大學等。然而這些只是表面的、刻板的認知,實際上,老年人的生活可以更加多元和豐富。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互聯網平臺上大放異彩,做主播、拍短視頻、做群演、當歌手,或成為網絡紅人,都是現代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在青島也有這樣一群老年人,他們顛覆了人們對老年生活的傳統印象,吸引了大量粉絲圍觀,活出新潮的精彩晚年。
人物 1 79歲“辣醬老媽”張秋奎:
直播帶貨 一天賣出一萬瓶辣椒醬
說起直播帶貨的主播,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明星或是年輕的俊男美女,而不可能是一位年近80歲的老人。今年79歲的張秋奎是島城的一位老年網紅,她曾創下在直播間里日售一萬瓶辣椒醬的超高業績,被網友和消費者稱為“辣醬老媽”。
75歲走上創業之路
張秋奎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年輕時,張秋奎有手藝、有技術,曾經是一家面包廠的廠長,一干就是30年。75歲那年,張秋奎開始再創業,銷售她做了一輩子的拿手小菜:辣椒醬。“我女兒開了一家公益素食餐廳,專供孤寡老人免費吃飯,我是餐廳的志愿者,每周都會去幾次,給老人們做做飯,帶他們唱歌跳舞做游戲。后來,公益餐廳遇到資金周轉困難,為了不讓餐廳倒閉,我決定自己做辣椒醬、賣辣椒醬,用來補貼餐廳日常開銷。”說起賣辣椒醬的初衷,張秋奎告訴記者,她認為自己做的辣椒醬味道不輸貴州的老干媽辣椒醬,有信心把它做好。
“辣椒醬的味道要顧及絕大多數消費者的口味,用什么油更香、用青花椒還是紅花椒,這些都是我要考慮的問題。進貨選料時,我必須到現場把關。”調整好口味之后,張秋奎在女兒的幫助下找公司設計外包裝,后來還上了量產的生產線,從此便開始了新的創業之路。
辣椒醬開始量產后,為了拓寬銷路、增加銷量,張秋奎決定用最流行的網上直播賣貨方式推銷辣椒醬。“想過找名人或年輕漂亮的小姑娘來直播,但是打聽了一陣,覺得費用有些高。”張秋奎說,自己當時很缺錢,所以需要盡可能降低成本,而且就算花錢請來網紅,也不知道能不能帶來良好的效果。“我自己選料、調味、加工,所有環節都是自己把關,這個辣椒醬的制作過程沒有人比我更熟悉了。我雖然不會唱歌跳舞,不會說一些有意思的話活躍氣氛,但我能說明白我的辣椒醬,我覺得這就是直播帶貨最重要的內容。”2021年,張秋奎決定親自上陣當主播。
直播帶貨教粉絲做菜
剛開始直播帶貨時,張秋奎給自己設定了“實在大姐”的人設,主打一個接地氣。“大家對這款辣椒醬有什么疑問,都可以問我。”“我希望你們能買些嘗嘗貨真價實、香辣可口的辣椒醬。”張秋奎沒有特別的“話術”,用真誠、樸實的話語收獲了不少粉絲。
“直播了幾次后,我開始自我反思。當時我是說完如何選材再說加工方法,說完加工方法又回過頭來重新說選材,內容很重復,翻來覆去就那么點詞。”張秋奎覺得這樣的直播方式留不住粉絲,更不用說會帶來良好的銷量了。為了創新直播方式,那段時間,張秋奎下載了所有直播帶貨的短視頻平臺App,看名人、看網紅直播,尤其是看美食主播怎么賣貨,怎么吸引粉絲的關注。“每天研究,一邊學習一邊總結一些規律。粉絲的時間都很寶貴,讓大家放著年輕漂亮的小姑娘不看,來看我這個老太太,那我得有過人的本領,能給大家展現出一技之長啊。” 張秋奎覺得,除了做辣椒醬,自己還比較擅長做飯,而且教做飯這種直播節目永遠都不過時,男女老少總有用得到的時候。“辣椒醬這種調味品沒有固定年齡的客戶群,但想買辣椒醬的人應該會對做飯感興趣,于是我決定改變一下直播的方式,比起坐在直播間里干說,不如到廚房里一邊教做菜,一邊賣辣椒醬。”張秋奎告訴記者,跟著鏡頭來到廚房的灶臺前,她恢復了自信,這是她奮戰了一輩子的“主戰場”,對柴米油鹽和調味料她再熟悉不過了,也不用去刻意背臺詞。
張秋奎從第一場廚房直播開始就制定了“戰術”,用辣椒醬做菜,順便賣貨。張秋奎把自己的產品都搬到灶臺前,做的都是用辣椒醬調味的炒菜或涼拌菜。就像在教親朋好友做飯一樣,張秋奎甚至達到了一開口就停不下來的程度,向粉絲傳授做菜經驗,“買了不會吃,我教你做。學會了,不買我的也沒關系。”張秋奎還設計好了自己的直播口號、角色定位、情境設計等。直播時常見老總親自砍價、主播揮淚甩賣之類的情景,張秋奎也用心設計了直播期間的小高潮。在一次直播中,張秋奎賣出了一萬瓶辣椒醬,她也被越來越多的網友和消費者熟知。
讓老年生活更加充實
這幾年,張秋奎還被島城的幾個電商直播基地、傳媒公司邀請,走進他們的直播間里帶貨,成為粉絲口中的“辣醬老媽”。
隨著辣椒醬的銷售進入正軌,張秋奎現在直播帶貨的頻率少了,只在一些特殊的節日里直播帶貨,日常她的主要時間都在從事公益活動,為公益餐廳的老年人做飯。“遇到適合機會時,我還會繼續直播的。”張秋奎說道。
對于直播帶貨,張秋奎聽到過各種各樣的評價,有人贊揚,有人不理解,也有人說是作秀。“我早已經不在乎別人怎么看我,但我非常看好我自己,非常看好我的產品,想把它們分享給大家。現在,我還能多銷售幾瓶辣醬,多從事一些公益活動,我覺得這樣挺好。為人民服務,實現我的價值,這就是我充實的老年生活。”張秋奎說道。
人物 2 67歲“搖滾奶奶”徐素琴:
舞臺嗨唱 被網友稱為“女版崔健”
當很多老人忙著跳廣場舞或看孩子時,67歲的徐素琴卻剪一頭短發,戴著墨鏡,一身“搖滾范”地活躍在舞臺上。憑著一副煙嗓和對搖滾的熱愛,這幾年徐素琴登上過各種電視節目。她經常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演出視頻和日常生活,網友稱她為“女版崔健”,也有人叫她“搖滾奶奶”,而她的朋友和粉絲們則親切地稱呼她“徐小哥”。
年輕時嗓音甜美愛唱歌
記者見到徐素琴的時候,她受邀正在第一海水浴場參加一場演出。利落的短發配上黑衣、墨鏡、紅圍巾,眼前的徐素琴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又颯又酷”,可當她摘下墨鏡時,親切的笑容與活潑的性格又讓人對她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我就是‘徐小哥’!”徐素琴這樣介紹自己。
別看徐素琴現在一身“搖滾范”,年輕時也曾“唱過甜歌”。“年輕時我就喜歡唱歌,但我們小時候哪有搖滾啊,都是聽郭蘭英、李谷一的歌,再后來滿大街都是鄧麗君的歌。”徐素琴告訴記者,年輕時她唱了十幾年鄧麗君的情歌,朋友們都夸她的聲線和鄧麗君很像。
是什么原因讓當初的“小鄧麗君”成了如今的“搖滾奶奶”呢?徐素琴坦言,這種改變源于1998年前后的一場變故。年輕時徐素琴一直從事汽車保險理賠工作,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嗓子出了問題,發不出聲音。經過檢查,她聲帶上長了一個息肉,必須做手術切除。手術后,大夫告訴她一個星期不能說話,而且以后她的聲音會變得越來越粗,想再唱歌是不可能了。雖然醫生早就告知了她最壞的結果,但手術后一周,第一次開嗓就讓徐素琴深受打擊:“我還以為是別人在唱。”
“當時就覺得后半生再也沒辦法唱歌了。”因為不愿意讓熟人聽到自己嘶啞的聲音,她特意到外地打工,再加上婚姻、家庭的問題,那段時間,算得上是徐素琴人生的最低谷。但是,就在那段最痛苦的日子里,她遇到了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人——現在的丈夫王長康。王長康的出現,給徐素琴的生活和音樂事業都帶來了曙光。
重拾愛好嘗試搖滾樂
采訪當天,記者在演出現場見到了王長康。“我們倆現在幾乎是形影不離,他只要有時間就會陪著我到處演出、參加活動。”徐素琴笑著說,“老王成了我的‘助理’了,當年也是他鼓勵我把唱歌這個愛好重新拾起來的。”
徐素琴告訴記者:“他當時對我說:女聲甜歌你不能唱了,但是男歌手有這么多,總有一個適合你。”在王長康的建議和鼓勵下,徐素琴開始試唱一些男歌手的歌。“那陣子老王給我買了很多男歌手的CD,鼓勵我嘗試不同歌手的風格,比如姜育恒、王杰、劉德華、張學友等,基本上男歌手的歌我都試了一遍。”徐素琴說,聽遍了這些男歌手的歌后,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崔健,“老王說,既然這樣,不如就試試唱崔健的歌,于是我選擇了《一無所有》,感覺這首歌和我的生活經歷非常搭。”
“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一首《一無所有》仿佛激發出了徐素琴身體中一直隱藏著的爆發力,從那天起,“搖滾”便成了她的人生標簽。
2012年,徐素琴報名參加青島電視臺的《萬家樂吧》,憑借一首搖滾曲風的《我不是個壞小孩》奪得了“今日歌王”的稱號。從那以后,徐素琴的表演生涯可以說通告不斷,她先后登上央視、山東衛視、東方衛視等,參加了《越戰越勇》《向幸福出發》《媽媽咪呀》等綜藝節目,從此有了“搖滾奶奶”的稱號。2017年,徐素琴還曾登上湖南衛視《我想和你唱》欄目,與譚維維同臺PK,被粉絲稱贊為“女版崔健”。有網友評價:“她的搖滾精神慷慨激昂,用老年人的熱情給中國搖滾音樂注入了活力。她的出現總能給人帶來正能量的動力,鼓舞著很多老年音樂愛好者勇敢大膽地走上舞臺。”
“搖滾跟我之前唱的情歌不一樣,它能讓人快樂,能讓人嗨起來。”唱了這么多年歌之后,徐素琴對搖滾的認識更深刻了,她說自己現在這種年輕的心態都是搖滾帶給她的。
帶領更多老人站上舞臺
從外表上看,“徐小哥”酷帥十足,內心卻充滿了細膩的柔情。除了唱搖滾,這些年來,徐素琴一直堅持做公益事業,她帶頭成立了人間真情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帶領團隊成員參加文藝演出的同時,也參與了許多公益活動。“現在我們團隊里大概有1000人,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大家都愛好文藝,自發加入團隊和我一起演出。”徐素琴自豪地告訴記者。
今年82歲的李敬聽老人也是徐素琴團隊中的一員,她說:“我們認識很多年了,‘徐小哥’熱情好客,做事非常細心周到,很照顧我們,而且她很有愛心,經常帶著我們去養老院、福利院等地方進行公益演出。”
徐素琴說,現在青島有越來越多的老年文藝愛好者走出家門、走上舞臺,包括拍短視頻、發抖音等,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展示自己的愛好和才藝,展現出了老年人對生活的熱愛,展現出了老年人的精氣神。“就像我們團隊里,許多老年朋友看起來完全不像七八十歲的樣子,反而越活越年輕、越活越開心,我覺得這是特別好的一件事情。”徐素琴說,“現在我們每周演出不斷。對我來說,搖滾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希望借助這樣的音樂給人們帶來正能量。只要能站上舞臺,我就會一直唱下去!”
/ 專家說法 /
青島黨校市情研究中心副主任 毛振鵬
讓老人樂享數字生活
在高速發展的數字時代,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搭乘上數字化快車,成為不容忽視的網絡用戶群體。但面對數字技術進步創造的各類層出不窮的智能化場景和應用,不少老年人仍舊感嘆“跟不上時代了”——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娛樂等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不便。如何幫助老年人樂享數字生活,是老齡化社會的重要課題。“銀發網紅”成為較早接觸且深度掌握數字技術的老年人群,可以引導老年人享受數字生活,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在老齡化與數字化相互碰撞的時代,老年人融入和擁抱數字技術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深度受益于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短視頻平臺準入門檻低、拍攝制作簡單,恰好契合了老年人想要自我表達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擁有相對充裕的休閑時間和一定的社交娛樂需求的老年人,更希望通過社交網絡豐富生活,實現自我價值。
“銀發網紅”就這樣在網絡平臺異軍突起,進行著具有老年群體特色的視頻創作,以鮮明的個人形象和獨特的傳播內容吸引了眾多粉絲。根據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老年人短視頻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4月,抖音60歲以上創作者累計創作超過6億條視頻,視頻類型包括風采展示、親子互動、創意特效、美食美景、動植物養護等,累計獲贊超過400億次。做主播、拍短視頻、做群演、當歌手,或成為網絡紅人,都逐步成為現代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在青島也有這樣一群老年人,他們顛覆了人們對老年生活的傳統印象,吸引了大量粉絲圍觀,活出新潮的精彩晚年。
對此,有關部門應當將“銀發網紅”發展作為老年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社會進一步加強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倡導樹立和踐行積極老齡觀、涵養健康老齡化理念。充分認識到在老齡社會條件下,老年群體的消費需求和老齡產業的巨大市場潛力,使市場與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形成合力。小到家庭成員,大到政府和社會組織,只有喚起更多人關注數字時代老年群體困境,推動適老化改造,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老、助老的氛圍,讓更多老年人融入數字時代,“智享”幸福生活。
/ 記者手記 /
在展示自我中發揮“余熱”
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走出家門、加入自媒體平臺,在不同場合展示自己的風采。他們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喪失激情,相反,他們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臺,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
記者了解到,據統計,抖音上有大約8%的用戶年齡超過50歲。短視頻平臺已經成為老年人融入新社交圈的重要途徑,而不僅僅是年輕人的社交工具。老年網民不斷增長改變了我國老年人的生活形態,同時也為老年網紅崛起創造了條件和機會。
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中老年人的價值觀正在發生變化,他們主動適應時代,用自己的玩法活出了晚年的風采,在實現自我的同時,豐富了晚年生活,同時引領潮流,引領時尚,成為“老年網紅”,成為新時代老年人的典型代表。對于這些散發正能量,展現老年人精氣神的行為,我們應該積極鼓勵,提倡“老有所為”,讓更多老年人愿意發揮余熱、釋放熱情、分享自己的美好生活。
(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劉文超 楊博文)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