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特殊方式表達愛意
在“最有愛”的一天,表達愛意的方式各有不同,不少年輕人選擇這一天來進行婚姻登記,有的人則選擇用特殊的方式來表達對社會的愛意。 22日,一對新婚夫妻和一對金婚夫婦在遺體捐獻的登記表上寫下了名字。
“我們去年就決定好要捐獻,因為捐獻必須要直系親屬互相證明才能登記,所以領完結婚證后,緊接著就進行了遺體捐獻登記。 ”馮晶說道。據悉,兩人都是90后,這個想法是妻子首先提出的,兩人又與家里人商量后,最終做出了遺體捐獻這個決定。在妻子看來,人活這一輩子,就不要留遺憾,在不打擾他人的情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人去世之后,器官能夠幫助到他人,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期間,也有人告訴兩人同一天進行婚姻登記和遺體捐獻登記不太吉利,“我們就想打破這種想法,因為這是很有意義的事,能夠幫助他人比吉不吉利重要太多了。 ”馮晶說道。
22日一早,今年76歲的王義國跟老伴韓玉梅拿好各自的證件,上午9時多走到青島市紅十字會,在登記表上鄭重寫下了名字。 “他們年輕人都選擇這天去婚姻登記,我跟老伴去遺體捐獻登記也想選個好日子,而且今天天氣也不錯。 ”王義國說道。談起捐獻的初衷,王義國說,這源于當時小九月的感人事跡。據了解,小九月是一個4歲多的小女孩,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在20天時間里被無情地奪走了生命。母親希望用另一種方式延續她的生命,于是,小九月進行了遺體捐獻。捐獻的5個器官通過“人體器官捐獻人登記及器官匹配系統”,分配給了5位患者,給他們送去了重生和重見光明的希望。 “當初看到這篇報道,我跟老伴很受感動,當時就有了想要遺體捐獻的想法,在今年,我們完成了心愿。 ”王義國說,“我覺得人要知道回報社會,要學會感恩。我也呼吁跟我一樣的老年同志們,把器官捐給需要的人,積極參與到捐獻事業中。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欒丕煒于波)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