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3月19日訊 3月18日,青島市即墨區皋虞路幼兒園。“快看!我立起來了!”小朋友張羽茜看著自己成功豎起的雞蛋驚呼道。
農歷“春分”節氣將至,3月18日,青島市即墨區皋虞路幼兒園開展“學民俗享童趣迎春分”主題教育活動。小朋友們在老師帶領下體驗繪彩蛋、豎雞蛋、放風箏等傳統習俗,學習“春分”節氣知識,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春分到,吉鳥報,晝夜平分時光好。百花開,雨水少,春色滿園關不了!”在小朋友們歡快的兒歌聲中,即墨區皋虞路幼兒園迎“迎春分,享童趣,迎春分”主題系列活動拉開了帷幕。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在各地民間有“春分豎蛋”的習俗,“立蛋”也叫“豎蛋”,是一直以來的春分習俗。據記載,“春分立蛋”的傳統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國,以慶祝春天的到來。春分這天也是時間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穩定性最好。這一古老且有趣的習俗,也讓春的氣息愈發濃厚。民間相傳春分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來,于是春分成了玩立蛋游戲的最佳時機。求知欲極強的孩子們,紛紛用老師提供的雞蛋一較高下。整個活動充滿挑戰,孩子們慢慢地進行嘗試,樂此不疲。
即墨區皋虞路幼兒園的小朋友拿出自己繪制好的彩蛋,輕輕地放在桌子上,再慢慢地把手拿開,不斷放緩自己的動作,努力嘗試著讓雞蛋在光滑的桌面上站起來。“慢一點,穩一點!”張羽茜小朋友回想著媽媽傳授的經驗,眼睛緊盯著雞蛋,兩只小手試圖穩住雞蛋,既緊張又興奮。失敗的孩子也絲毫不氣餒,繼續嘗試,體驗著探索的樂趣。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做起來可就沒那么容易了,有的小朋友一次次嘗試尋找不同的角度,終于成功的小朋友忍不住歡呼起來。雖然會不停地失敗,但是孩子們卻樂此不疲,同時,經過反復嘗試和觀察,對于成功立蛋,孩子們也有自己的小竅門。
“豎蛋得慢慢豎,一次失敗了不要著急。”張羽茜經過多次試驗后,她總結了一下自己豎蛋的經驗:“要成功得有幾個前提,第一個前提是下面不能涂色,第二個前提是不能是熟的蛋,第三個前提是它不能好多好多都涂了,還有那個角度也要找好。”孩子們給自己的蛋都精心繪制上了不同的圖案,有可愛有趣的表情臉譜,有熟悉的動畫片人物,更多的則是柳樹、梅花等圖案,大家將身邊的綠色、小腦子里的春天都畫在了上面。“我先在前面畫了一個小兔子,然后我在這些旁邊畫了它的小胡蘿卜,然后因為今天是二十四節氣里的春分,所以我又在后面寫了春分兩個字。”高藝桐小朋友說道。
在活動前,老師們通過上課給孩子們講述了春分節氣的由來,以及它的氣候特點和民俗習慣等,在雙休日的時候也鼓勵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參與吃春菜、朗誦春天相關的詩詞等春分習俗活動。活動中,幼兒園的老師帶領著孩子們一起學習春分節氣相關知識。通過講圖畫、故事等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春分節氣的來歷、含義以及與之相關的傳統習俗。孩子們積極參與,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增長了對節氣文化的了解。“我最喜歡的是豎蛋環節,當我讓雞蛋站起來的那一刻,我感覺很有成就感!”丁一涵小朋友激動地說道。
“通過開展此類活動,既能讓孩子們在動腦又動手的實踐活動中增長知識,還能讓他們從小就被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浸潤、滋養,點燃他們心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火苗。”即墨區皋虞路幼兒園老師譚月一邊展示孩子們的彩蛋作品一邊介紹道。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里比較重要的節氣,在這個節氣里,我們的習俗會比較多,我們選擇了其中豎蛋這樣充滿童趣的習俗。從課程、游戲中讓孩子體驗活生生的‘二十四節氣之春分’,充分讓他們了解了中國傳統習俗,更加深了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同時也通過這次主題活動,感受到春分帶給我們的生生不息,也讓我們的孩子更加熱愛生活,敬畏生命。”幼兒園園長黃玉香表示。(張濤 谷正原)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