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月薪數萬專職帶娃,“外包父母”靠譜嗎
當下,許多家長忙于事業,疏于對孩子的關愛和教育,又希望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于是,專職帶娃的兒童成長陪伴師(以下簡稱“陪伴師”)步入公眾視野。他們不同于保姆、家教“各司一職”的情況,而是參與到孩子的學習、游戲、運動、照料等生活的各個環節,在親密無間的相處中為孩子提供個性化的陪伴與成長指導,被稱為“外包父母”。記者采訪發現,青島已有不少個人、企業在開展兒童成長陪伴服務,有的陪伴師的月薪高達數萬元。如此高薪請來的陪伴師能否滿足當下家庭“高質量陪娃”的需求?這一新興職業的背后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規范?記者展開調查。
兒童陪伴職業化
“尋找有幼小銜接經驗的陪伴師,要求本科學歷,能住家,會開車,會英語,有留學經歷者優先”“本人有教師資格證,熟悉公立小學教學內容,具備英語交流能力,可全職帶娃”……近一段時間,在網絡平臺上,兒童成長陪伴師的供需信息日漸增多,開出的月薪大多在1.5萬至3萬元之間。
兒童成長陪伴師具體要承擔什么工作?曉婷當陪伴師已有3年,原本是一名校外培訓老師,在上海轉行干陪伴師,之后回到家鄉青島繼續從事陪伴師工作。目前,她已服務了4個家庭。
“相較于傳統的保姆和家教角色,兒童成長陪伴師的核心價值在于‘陪伴’二字。”曉婷告訴記者,陪伴師全方位地參與到孩子的起居、學習、游戲、運動等生活的各個環節,通過沉浸式、高質量陪伴,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的各種困惑。在家長繁忙的時候,充當孩子的“引路人”。
“憑借之前教師工作積累的經驗和心理學知識,我會有針對性地協助家長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厭學、易發脾氣等各種問題。”曉婷說,她曾陪伴過一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由于上幼兒園時沒有養成良好習慣,孩子入學后難以適應學校生活,并產生厭學情緒。她針對孩子紀律意識不強、作息不規律等情況制定了陪伴方案,經過半年的陪伴,幫助孩子適應了小學的學習節奏。
“陪伴師職業是近兩年才興起的,在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地區需求量較大。目前,青島市場對這一職業的認知度正在逐步提升,客戶群體也在不斷壯大,但經驗豐富的陪伴師難求。”家政職業介紹人李女士告訴記者,聘請陪伴師的家庭一般經濟條件較好,家長往往因工作繁忙無暇陪伴孩子。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因缺少陪伴被冷落,有的家長顧慮自身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難以有效引導孩子,有的家長擔心將孩子交給老一輩教育會存在理念分歧,兒童陪伴師恰好滿足了部分家庭對兒童高質量陪伴的需求。不過李女士也指出,一些缺乏經驗、水平不高的新手很難被客戶認可,有的客戶對陪伴師的年齡、性格、情商、顏值也有要求。因此,她在為家庭匹配陪伴師時,時常會遇到陪伴師被退回的情況。
一些家長也有顧慮:雖然對兒童陪伴師有需求,但由于這個行業剛起步,準入標準模糊,監管體系尚不完善,兒童陪伴師的品行、專業水平很可能參差不齊,很難放心將孩子“外包”給他們。
市民楊女士向記者吐槽,她請的陪伴師從業水平和預期相差很遠。“當初我擔心從網上找陪伴師缺乏保障,所以才通過中介機構聘請了一名陪伴師。中介保證,推薦的這位陪伴師經過專業系統培訓,持有高級兒童成長陪伴師證書,掌握多種教學方法,但當我們和陪伴師接觸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她主業是育嬰師,根本沒有陪伴學齡兒童的經驗,只是參加過一些機構組織的陪伴師短期培訓罷了。”楊女士說。
行業培訓五花八門
有多名求職者向記者透露,網上有一些招聘陪伴師或以陪伴師身份分享經驗和收入的帖子,都是中介機構發布的,他們打著辦理高級兒童成長陪伴師證書有助于就業的幌子,誘導求職者參加培訓。然而,這些培訓不僅缺乏統一、規范的標準,甚至只要交錢就可以拿證,根本無法為求職者提供真正實用的專業技能和知識。而且,不同的中介機構、培訓機構頒發的證書不互認,如果拿著一家的證書到另一家求職,還需要重新培訓、辦證。
記者在社交平臺和招聘網站上粗略統計,我市目前有20余家家政公司正在招聘陪伴師,其中10余家公司表示,需要交錢參加陪伴師培訓后才可安排工作。
“陪伴師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英語四六級,最好有陪伴師證、育嬰師證等。”位于嶗山區的一家家政服務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可以提供陪伴師培訓,并展示了培訓課程大綱和高級兒童成長陪伴師證的樣本。“培訓費和證書費一共3980元,包括8天線上、5天線下課程,培訓內容涉及蒙臺梭利早期教育、多元智能理論與早教課程實操、陪伴師家庭教育指導技能等。學員完成學習后即可參加線上考試,百分之百通過,證書全國通用。”該工作人員說,現在陪伴師的訂單非常多,他們可以分配上戶,成功上戶后會扣除首月工資的10%作為介紹費。
位于市南區的一家家政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推薦了陪伴師培訓。“培訓加證書費一共1988元,沒有固定課程,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小班定制培訓,一般一周左右,結束后不用考試,直接頒發高級兒童成長陪伴師證。”該機構工作人員表示,培訓結束后,公司會免費安排工作。如果不參加培訓,則很難上戶。
記者比較發現,同樣是高級兒童成長陪伴師的培訓,但培訓費、培訓時間、課程大綱卻有很大差異。不僅如此,所謂的高級兒童成長陪伴師證書也大相徑庭。記者查看了上述兩家機構提供的證書樣本,頒證機構分別為某某教育培訓中心、某某資源崗位技能信息服務中心。記者分別登錄這兩家頒證機構的網站查看,某某教育培訓中心沒有公布聯系電話,只有一個電子郵箱。記者撥打了某某資源崗位技能信息服務中心公布的電話,詢問青島這家家政公司所頒發的證件是否真實有效,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該中心有很多業務正在調整,無法核實相關信息。
記者分別咨詢了上述家政公司所在的區人社部門,工作人員均表示,兒童成長陪伴師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目前從事此工作沒有持證要求。兩家頒證機構不在人社部門監管的名單內。“這類培訓屬于非職業資格類培訓,純市場行為,證書屬于結業證書,培訓標準和質量不一,不具有國家認可證書的有效性和權威性。”一名工作人員建議,相關從業者可以參加育嬰員、嬰幼兒發展引導員等國家認可的職業技能類培訓,警惕市場上以“新工種”為噱頭的“薅羊毛”式培訓。
“現在青島許多家政公司都在開展陪伴師培訓,但這些培訓一般以早教課程為主,有的是跟培訓機構合作開展,有的是公司自己搭建課程,培訓內容五花八門。”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早教課程主要是針對0-3歲的嬰幼兒,但大部分客戶需求的是陪伴3-12歲的兒童,以輔導功課和提供語言環境為主,所謂的陪伴師培訓成為一些家政公司賺取培訓費的手段。”
家長陪伴不能缺席
“兒童成長陪伴師目前尚未納入人社部職業目錄,是一種新興職業,存在職業標準和認證體系不清晰等多種問題。這個職業要想正規化發展,需要建立系統的培訓和考核標準,包括從業資格、服務內容、服務質量評估等方面,以更好地滿足家長和兒童的需求,促進兒童健康成長。”青島市家政行業協會副會長蘇珞認為,陪伴師與人社部承認的嬰幼兒發展引導員有許多相似之處,可資借鑒。嬰幼兒發展引導員的培訓內容包含日常照料、保健護理和教育教學三部分,陪伴師的工作與教育教學高度重疊。不過,陪伴師更側重于為3歲以上的兒童提供陪伴服務,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耐心,能夠根據兒童的個性和興趣,設計和實施個性化的陪伴計劃。同時,陪伴師還需要了解兒童成長各個階段的特點,以便更好地引導兒童在社交、情感和認知等方面的發展。
青島市技師學院康養與護理學院院長胡秀霞表示,陪伴師的出現有一定社會需求和意義,考慮到服務對象的年齡特殊性,建議有關部門統籌制定職業標準和培訓大綱。同時,引導相關服務機構建立透明的服務價格體系和評價機制,讓家長能夠清楚了解服務費用的構成,同時方便家長對陪伴師的服務質量進行反饋和評價,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
“陪伴師的角色應是輔助性的,幫助家長在忙碌時給予孩子必要的關注和引導,而不是完全替代父母的角色。”胡秀霞強調,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第一責任主體,家長可以依據家庭的實際情況選擇兒童陪伴師,但不應將父母應有的陪伴完全交給兒童陪伴師來完成,否則會導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對親子關系產生不利影響。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