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迎戰“最高峰” 學校真“拼了”
16.99萬“小萌新”入學猛增7.39萬人 各區市建新校辦分校緩解壓力
本報8月28日訊 嶗山區實驗學校一年級開設15個班,青島合肥路小學一年級突破20個班,青島同安路小學一年級20個班,青島富源路小學一年級18個班,寧安路小學新招一年級12個班……2023年秋季學期開學日,青島小學一年級入學人數迎來了最高峰——16.99萬“小萌新”進入校園。要迎戰這一“最高峰”,考驗的不僅是學校的容納能力,更考驗師資調配、學校管理等一系列的“學校智慧”“教育智慧”。
受生育政策優化、戶籍制度改革、城鎮化等因素疊加影響,2023年我市小學一年級迎來入學最高峰,全市共有16.99萬名一年級新生入學,該數據比前期摸底的16.8萬人又增加約1900人,比2022年增加4萬余人,比今年畢業的小學畢業生增加了7.39萬人。
具體從市內四區的新生數量來看,同樣能感受到“壓力值”拉滿。記者從市南區了解到,今年市南區小學凈增學位數近2000個,新增班級43個。今年市北區公辦小學共招收358個班的新生,對比今年畢業的226個班,40所公辦小學共多招了132個。今年市北區共準備學位15500個,適齡兒童報名數量15370人(其中市北區戶籍兒童12313人、外來務工隨遷子女3057人),今年市北區招生總人數接近15521人。李滄區今年一年級新生計劃招生人數13500人,而去年一年級新生人數在1萬人左右。嶗山區今年一年級新生則達到了7370人。
為了牢牢托起民生需求,保障孩子們順利入學,青島市、區兩級教育部門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充分進行新建、改擴建以及內部挖潛,采取多種形式增加學位供給。通過新建、改擴建學校48所,再加上校內教室改造、借地辦學等形式,全市新增一年級學位8.29萬個,比學位需求多出0.9萬個,學位保障充裕,小學招生入學工作平穩有序。
在市南區,青島鎮江路小學、市南區實驗小學等5所熱門小學通過共享市、區教育、社會資源,設立分校區的形式辦學,緩解入學壓力。青島嘉峪關學校一年級在去年6個班的基礎上擴大到了8個班,學校改造了教室以及教學設施,重新美化操場、招聘教師,為新生入學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作為入學壓力最大的區市,市北區啟用新校中央商務區實驗學校、同德學校、育新小學,合計解決學位810個。在內部挖潛方面,市北將部分專用處室改為普通教室,目前寧安路小學等42所小學通過這一方式解決學位4905個。此外,還嘗試內部調配方式,比如啟元學校通過三個校區間教室調配,重新按年級來妥善安置一年級18個班學生。
今年李滄區新啟用的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北校、青島武川路小學、青島重慶中路學校均招收一年級新生,其中第二實驗小學招收14個班,本校和北校各7個班,武川路小學招收9個班。嶗山區新啟用了中國海洋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新招一年級5個班,同時嶗山實驗小學、合肥路小學等熱點學校也進行了擴招。
學位充足,師資如何調配?記者從多所小學了解到,目前學校主要通過招聘新教師、調派區域內交流老師和區域內支教老師等多種渠道擴充師資,保障每班在配備一名班主任外,各學科老師配足配齊。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張琰 于娜)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