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全部開工
近年來,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城鎮化進程加快、外來人口流入等因素影響,適齡幼兒、青少年就學人數逐年大幅增加,在城區范圍,尤其是部分熱點區域,存在入學、入園壓力大的情況。2020年,“開工建設中小學和幼兒園”已經是第三年被列入市辦實事,目標80所。年初的承諾如今進展如何?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截至目前,8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提前完成年度工作目標,其中20所進入工程收尾階段,26所完成主體建設、正推進裝飾裝修施工,22所正推進主體施工,12所正推進土石方和基礎施工。
80所學校提供3.94萬個學位
“開工建設中小學和幼兒園80所”包含市南區2所幼兒園、1所中小學,市北區2所幼兒園、1所中小學,李滄區6所幼兒園、5所中小學,嶗山區3所幼兒園、3所中小學,城陽區8所幼兒園、7所中小學,西海岸新區14所幼兒園、5所中小學,即墨區6所幼兒園、3所中小學,膠州市2所幼兒園、3所中小學,平度市5所幼兒園,萊西市2所幼兒園、2所中小學。8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建設項目總投資約81.32億元,總建筑面積約95.91萬平方米,啟用后,可提供普惠性學前學位約1.27萬個、中小學學位約2.67萬個。
市南區鎮江路小學重建項目位于泰州一路1號,項目用地面積約6755.9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9000平方米。同時,配建室外運動場地,包括籃球場、5人制足球場及150米塑膠跑道。當前正在推進主體施工,計劃2021年完工。
李滄區虎山路第二小學項目建設規模36班,占地2.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7.1萬平方米,包括教學樓、辦公樓、風雨操場、餐廳、地下車庫以及有關配套工程,總投資約7.5億元,現正推進地下室及主樓主體施工。
青島實驗初中李滄校區項目位于延川路以東、廣水路以南,總占地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8.48萬平方米,建設規模54班,建設內容包括教學綜合樓、體育館、游泳館、食堂、報告廳等,總投資約9.6億元。當前1號樓正在推進二次結構施工,2、3、4號樓正推進地下室及主體結構施工。
西海岸新區致遠中學改擴建工程,總建筑面積10115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體育館一座、大門改擴建、配套室外綠化及管線,總投資約6741萬元,現已主體封頂。項目建成后,將改善致遠中學校園環境并為師生提供室內體育活動場所,兼具集會禮堂功能。
四年啟動376所學校建設工程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和城市化進程加快,青島前瞻布局,建立以市、區財政投入為主,社會資本為輔的多元投資機制,部分區市利用國有平臺公司作為學校建設主體,積極吸納社會資金、民間資本投資教育設施建設,不斷拓展學校建設資金渠道,著力提升學校硬件建設水平。15個攻勢啟動以來,將全市學校建設納入城市品質提升攻勢,2019年至2022年全市計劃啟動新建改擴建基礎教育設施376所,包括中學94所,小學132所,幼兒園150所。2019年啟動全市169所中小學、幼兒園建設,總建筑面積約217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35億元,建成后預計增加學位約12萬個;2020年啟動全市93所中小學校、幼兒園建設,總建筑面積14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98億元。
針對熱點區域,市教育局采取“一校一案”,明確每所學校建成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督促相關區市部門加快建設進度。2019年開工建設浮山新區一小區初中、合肥路小學、澳門路小學,2020年開工建設同安二路小學、浮山后三小區配套中學、嶗山實驗學校初中部……這些學校投入使用后將極大解決部分熱點區域的就學壓力。
老城區學校“上天”“入地”要空間
部分老城區學校發展空間有限,校園建設用地緊張,為破解市區教育建設發展瓶頸,在用地面積無法擴大的前提下,市教育局通過“上天”“入地”“中綜合”等手段,深入挖掘建設資源,如在教學樓屋頂平臺設置植物種植園、空中操場;深入地下建設停車場、設備用房和學生活動室,地上建設集普通教室、多功能專用教室、風雨操場等多種集約式教學綜合體形式,增加學校多用途綜合空間,有效滿足周邊居民對高品質教育發展需求。
例如,市南區多年實施學校原址重建,先后完成青島五中、南京路小學、寧夏路第二小學等多所學校的重建(改擴建)工作,當前正在全面推進金門路小學、鎮江路小學等學校重建項目實施;李滄區學校建設打造“李滄樣板”,積極向地下要空間,近年來通過新建、改擴建形式建成并啟用公辦學校39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積58.37萬平方米,新增學位3.5萬個,有效解決了周邊居民就近入學的難題。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 黎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