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0月18日訊 對平度職教中心崔召分校來說,2017年是特別的一年。中德“雙元制”合作進入第十階段的合作,校企合作持續深入推進,學生的實習實踐活動都可以在校園內實現。信網(熱線0532-80889431)在崔召分校看到,學生的課堂上出現了奶牛,實訓老師手把手地教會學生如何給奶牛看病,如何飼養種豬。“我們學校畢業的學生,出了校門就可以當一名技術工人,甚至還能獨當一面開一家養殖場。”平度職教中心崔召分校傅文輝校長告訴信網,隨著“雙元制”培養模式的推進,職校學生的未來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平坦。
職教中心建成實習工廠
種豬場、養牛場、葡萄園、柿子林……來到平度市職教中心崔召分校仿佛是來到田園之中。
在馬宗海老師的一節實訓課上,一頭奶牛成了課堂的主角,全班學生圍在奶牛的兩側,這節課馬老師正在教授奶牛養殖中與防疫有關的章節。“牛有四個胃,聽診器放在這個位置聽的是瘤胃,瘤胃有沙沙的聲音就說明這頭牛的瘤胃收縮有力。”在示范了聽診的動作后,馬老師讓同學們排著隊挨個給奶牛聽診,在這個過程中還對學生持有聽診器的動作進行糾正,就連學生聽診時轉身的朝向,馬老師也特別關注,“哪只手拿聽診器,站的時候哪只腳在前都是有定數的,這些習慣要從一開始就培養起來。”
像這樣的實訓課程在崔召分校每天都在進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動手實踐的機會,是學校的教學過程中的特色。在原種豬繁育教學實驗場,目前有560余頭種豬在欄,每周兩節實驗課讓學生有機會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遷移到實踐中。
為了給學生們上好實驗課,崔召分校的老師也下足了工夫。種豬實驗場的竇茂軍老師曾在德國進修了近一年的時間,也花時間到專業的養殖企業學習技術,把行業內最新的養殖知識帶回學校。
“現在學校里的實驗場跟養殖企業沒有區別,實驗場里配置的設備也都是最先進的,學生的實踐課程也完全按照企業模式設計,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真真正正掌握好這門技術。”竇老師說。
二十余年“雙元制”探索實現中德合作辦學
從大青島的范圍來看,農業經濟的發展在平度占有不小的分量,不少職業學校也都設置了農字頭的專業。但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這些農字頭的專業并不受學生和家長的青睞,學生在填報志愿時更傾向于經濟或者技術類的專業。但在平度職教中心崔召分校,農字頭的專業卻大放異彩,學生上學不僅不需要支付學費,每年還能獲得一定的國家補貼。而為了解決學生的實習實踐活動,崔召分校直接把校園建成了養殖基地與種植園的結合體。
“對職校學生而言,動手實踐能力是最重要的。以往學生要外出尋找實踐機會和實習單位,遇到的困難也比較多,畢竟企業的目的是盈利,不方便長時間接受學生學習。所以,我們干脆把企業搬到學校里面,讓學生不出校門就能獲得實習實踐的機會。”崔召分校傅文輝校長告訴信網。
實際上,搬進校園的遠不止校外的企業,還有國外的先進技術。從1991年開始,平度職教中心與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合作舉辦中德“雙元制”農業職業教育項目——平度“雙元制”農業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現已進入第十階段的合作。目前,被送到德國培訓的教師已經超過100人次,并且取得了師傅和高級資格證書,為“雙元制”培訓模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了加強了項目的基礎建設,德方共無償援助600萬歐元,中方共投入配套資金約8000萬元人民幣,用于土地征用、實習車間建設、汽修培訓中心、養殖教學實驗場和果品加工培訓中心及奶制品和肉類食品加工培訓中心建設及教學設備的購買、師資培訓、教育咨詢等工作。
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探索,“雙元制”的輻射范圍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職業教育當中,平度職教中心通過與農林牧職能部門和高校的合作,促進了平度項目的健康發展,共培養專業技術人才萬余名,并面向中國西部開展了項目的輻射推廣工作。
“雙元制”輻射范圍大畢業生成了博士生
作為一個有著130多萬人口的農業大市,平度被評為全國農業“百強縣”和教育“先進縣”之一,引起了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和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的關注,也這是“雙元制”項目作為當時平度唯一中外合作項目落戶平度的主要原因。但勞動者素質較低影響了農村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了迫切的任務。傳統職教辦學模式嚴重阻礙了職業教育的發展,使職業教育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而在“雙元制”培養方式落地之后,青島北部職業教育基地初見雛形,并主動服務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提高了學校整體服務功能,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效應。
信網了解到,近幾年來平度職教中心的學生在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獲得率均在98%以上, 從建校到現在已向社會輸送了約5.8萬名高素質實用型技術人才,其中農字號專業畢業生17000余人,為平度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近三年共有1735人考入高職院校,310人升入本科院校。歷屆本科生中有5人考取了研究生,1人考取了博士。
隨著向社會輸送的農業專業人才的增多,平度農產品加工和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平度職教中心充分發揮畜牧獸醫和農產品加工與保鮮兩個專業鏈群的優勢,加大為“三農”服務力度。在平度職教中心畜牧教學養殖實驗場和果品加工培訓中心的示范帶動下,全市奶牛總量由1998年的40頭增長到16000多頭;果品加工企業由1998年前的3家發展到65家。在為社會提供農字號專業技術人才的同時,面向社會,舉辦種植、奶牛養殖、生態農業、良種豬繁育、畜牧獸醫、肉制品加工、乳制品預處理、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各種培訓班,提供有關技術咨詢,服務“三農”,為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做出了貢獻。 信網全媒體首席記者 于曉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