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公布《高等學校“十三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規劃》指出,支撐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高校研究人員聘用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對高校科技創新的補償機制,支持高校推進人事與薪酬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與科研人員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相連的分配激勵機制。
《規劃》提出,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高校科技創新質量和國際學術影響力實現新的躍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支撐高質量人才培養效果顯著增強;開放協同高效的現代大學科研組織機制基本形成;引領支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的戰略支撐力量。
具體目標包括:原始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引領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明顯提升;支撐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效果顯著增強;開放協同高效的現代大學科研組織機制基本形成。
《規劃》指出,全面提升高校原始創新能力是高校科技發展的首要任務,是落實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速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
要大力加強需求引導的基礎研究,圍繞可能催生重大創新和深刻影響未來發展的前沿科學領域、嚴重制約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領域、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民生領域等,組織高校積極參與腦科學、納米科技等重大科學計劃和重點研發計劃的實施。
推進科技創新大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要瞄準國際科技前沿,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在高校培育和建設若干高水平國家實驗室。發揮高校多學科交叉和人才優勢,加強頂層規劃和組織預研,支撐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規劃》提出,要深化科技與經濟融合,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實現動力轉換,是高校科技支撐發展的直接體現。要積極參與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支撐構建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支持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科技支持力度。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的突破,加快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營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環境,建立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化運營機制。
要加強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以全球視野和中國視角謀劃智庫建設。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中國特色高端科技智庫,在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和重大決策中發揮有力支撐,在國際科技創新領域中擁有較大話語權。
《規劃》強調,要大力推進科研組織方式和聘用機制改革。啟動高校科研隊伍組織方式改革。鼓勵高校自主設立科研崗位,推進高校研究人員聘用制度改革,建立專職科研隊伍。加強博士后隊伍建設。
建立健全科研人才雙向流動機制,試點將企業任職經歷作為高校聘任工程類教師的必要條件;不斷完善對高校科技創新的補償機制,支持高校推進人事與薪酬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與科研人員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相連的分配激勵機制。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