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高校畢業大學生就業創業第一波高峰來襲,市北區人社局聯合興隆路街道辦事處昨日在海云民俗文化街大學生創業基地舉辦“放飛夢想”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宣講咨詢會,就大學生就業創業中的疑難問題進行現場解答,深獲好評,助推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再掀高潮。同時已上線的“市北微就業”服務平臺,為需求者搭建起就業、創業、培訓等一系列線上服務,為該區在孵高校創業企業“保駕護航”。
為畢業生現場答疑
昨日在海云民俗文化街大學生創業基地,記者看到現場前來咨詢的有來自高校的應屆畢業生,還有創業基地內已經進駐的畢業生創客,此外還有部分符合進駐條件的創業者。據了解,本次活動是今年市北區為高校畢業生舉辦的首場就業創業政策宣講咨詢會,此后每月將舉辦一次,為大學生解答就業創業過程中的疑問。
創業擔保貸款、小微企業創業補貼、創業崗位開發補貼、創業孵化基地入駐……昨日現場,結合諸多高校畢業生的急切咨詢,市北人社局工作人員就201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創業困難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座談,備受歡迎。同時,興隆路街道今年也加大了創業力度,發放創業及崗位開發補貼119萬元,辦理小額擔保貸款600余萬,為用人單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發放社會保險補貼430余萬元,扶持創業330人,以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在孵企業走上東京奧運會
今年以來,市北區根據青島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部署,推動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推進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優化高校畢業生創業生態,為打造樂創之區提供智力支撐。
“目前,市北區部分在孵大學生創業企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約有152家初顯組團之勢。如青島艾壁希建筑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為青島鑫天大學生創業工場2013年首批入駐企業,公司主要業務涉及海底隧道、地鐵、橋梁等的抗震分析、加固補強設計等領域,已經完成的大型項目百余項。”據介紹,公司于2014年6月在創業孵化基地引薦下,成功與日本株式會社企業建立了業務來往,并受邀參加了日本地震研究博覽會等多場關于防震的專題活動。此外,公司承接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地下結構的抗震評估項目,把創業夢做到了國際大型賽事上。目前,企業擁有員工12人,公司年銷售額從入駐創業工場之初的10萬元攀升到600多萬元,是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內孵化較為成功的典型案例。
三成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以前,在畢業選擇上,絕大多數畢業生仍傾向于就業,尤其機關事業單位等相對穩定的求職意向居多。”市北區高校畢業生服務科工作人員蘇昵說,“通過國家省市區等創業扶持政策的出臺,以及創業孵化基地等創業載體的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目前市北區已經有近三成高校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
據悉,近兩年來市北區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1200余人,實現就業3864人,就業率達92%以上,就業見習基地72家,累計組織3216人參加見習,建立了6家大眾創業見習培訓基地,在全市首創了培訓、見習、創業“三位一體”創業服務新模式,幫助初始創業者彌補創業能力不足、創業實踐經驗欠缺的短板。
降低入駐門檻滿足創業需求
據市北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已面向高校畢業生制定了《創業加速器房租補貼發放和管理辦法》等創業扶持新政,吸引高校畢業生創業人才創新創業。加快高校畢業生創業載體建設,開發、利用閑置廠房、校舍,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市-區-街-居”四級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載體。打造青島(市北)博士創業園,搭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平臺。
“目前市北區已上線‘市北微就業’服務平臺,提供就業、創業、社保、維權、培訓等一系列服務,此外明年將建成‘市-區-街-居’四級創業基地體系,高校畢業生將通過平臺享受更加全面的創新創業服務”。蘇昵表示,對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市北區降低創業基地入駐門檻,畢業5年內或者畢業年度內的大學生都可以申請入駐大學生創業基地,充分保證了有創業理想的高校畢業生的創業需求。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