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學校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上課。
文/圖 半島記者 肖玲玲
小學生上課是什么狀態?從厚厚的一摞書中拿出課本,聽講臺上的老師講課?NO!在嘉峪關學校,小學生這樣上課——課桌上不見書本,卻人手一臺平板電腦;黑板上空無一字,而老師站在一塊電子屏前。原來,這是該校的云課堂教室,應用電子書包教學系統,營造數字學校環境。“目前我們學校有兩個‘電子書包’教室。”該校李冰主任表示。據市南區教育研究中心信息技術部主任王少君介紹,目前該應用覆蓋全區32所中小學的81個教室,而全區中小學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則為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塑造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
全班每個人都能表達觀點
9月27日下午2點左右,在嘉峪關學校教學樓“上善樓”3樓的一個教室里,6年級6班的學生們正在進行著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課。“以前老師提問問題,一般只會讓兩三個同學回答,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將自己的觀點發表出來。”學生王禹欽說,現在全班所有同學的觀點還會在每個人的平板電腦上顯示。“這樣大家可以看到許多不一樣的觀點,并就有趣的觀點相互交流。”班主任賀芳老師表示。對于這一點,學生孫鈺童表示非常喜歡:“以前小組討論,也就四個人交流,現在可以和全班所有同學一起討論。”
在現場記者看到,此次的辯論課辯論的內容是“該不該給乞討者錢”,既然要辯論,首先得要表態。“這要放到以前,首先得讓每個人寫下答案,再收集起來統計,非常麻煩,而且耗時。”賀芳表示,現在孩子們只要在平板電腦上選擇答案就行,“輕輕一點就能搞定,效率非常高。”
四千多臺平板打造云課堂
在市南區,嘉峪關學校的這一新穎的電子書包教學系統并非個例,據市南區教育研究中心信息技術部主任王少君介紹,目前為全區所有共32所中小學,配備云課堂教室81間,平板電腦四千余臺,“在全國率先真正實現了區域虛擬化架構的云課堂。”而除了通過電子書包系統推進教育信息化,市南區各校也都拓展了各具特色的信息化教學項目,青島天山小學開發建設了“視像天山”空中課堂,通過自動錄播教室錄制生成“課堂實錄”視頻資源,供學生和家長在課外進行學習,實現了在家課前預習、課后自主學習、家長與孩子同步學習等多項功能,把課堂從校園延伸到家庭。青島7中建立“學生作業交互中心”,通過學校公共平臺的“問題學習資源庫”,向學生適時推送學習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
而青島嘉峪關學校也致力于搭建數字化E校園,營造精彩校園“E生活”。數字海洋科普館帶給孩子們生動真切的“E體驗”,“軍艦模擬駕駛”體驗區則讓學生不出校門即可進行軍艦的模擬海上航行。而每個班級配備的公用平板電腦,更成了孩子們隨身學習的“E朋友”……在這里,數字化的學習方式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
中小學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
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安全高速的網絡是基礎,所以,市南區教體局在全區有線網絡建設完善十余年的基礎上,從2015年開始便為轄區內所有中小學建設室內無線網絡環境,網絡覆蓋各校辦公區域和專用教室,2016年又為所有中小學實施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工程。“現在無線網絡已經覆蓋了市南區所有中小學。”王少君表示,該項目共為32所公辦中小學配備1600余臺室內外AP設備,在實現廣覆蓋、高速率、全頻段的同時,嚴格管控網絡安全,精細追逆網絡行為,“打造成了青島市首家全覆蓋的無線教育城域網,市南教育城域網也在全市首次實現同時具備有線和無線兩套云計算架構的教育城域網絡。”
無線網絡全覆蓋,孩子會不會上網玩游戲?對于這點,王少君表示不必擔心,“市南區有線無線一體化城域網,通過網絡行為管理體系進行管控,全面限制與教育教學辦公管理無關的網絡行為。”他表示,使用市南區教育網絡,游戲、炒股、P2P下載等應用都受到訪問限制。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