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記者從青島市教育局了解到,青島市以滿足市民優質、多元教育需求為宗旨,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民辦教育的意見》等系列制度文件,著力優化制度環境,鼓勵社會積極參與教育。目前,全市共有民辦學校922所(其中學歷86所、非學歷培訓機構836所),資產總值達35億元。
放開準入限制,允許社會以多種形式參與教育。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允許民間資本以入股等形式,參與對現有公辦高中、中職學校、高職院校進行股份制改造;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引進國際著名院校,舉辦滿足特色化、多樣化需求的義務教育段學校、普通高中、中等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接受外籍學生的國際學校和高校;支持民間資本舉辦或引進繼續教育、老年教育、早期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校外社會實踐服務等培訓機構。同時,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多樣化的教育服務,合作開展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重點實驗室建設,大中專學生科研創業孵化基地共建,舉辦或合作舉辦研究院、研究生院、技術轉移中心、二級學院(分校、校區)、產學研基地,開發或改造相關專業及課程,成立研究、評估、咨詢類中介組織和機構,參與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服務平臺建設,全方位參與到教育改革和發展中來。
強化經費扶持,構建公共財政資助民辦教育發展機制。市本級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按照教育、財政部門核定的學生人數,參照公辦學歷教育學校生均教育事業經費標準,按照一定比例對民辦學校進行補助。建立非營利性民辦中小學校出資人獎勵制度,由公共財政對舉辦非營利性民辦中小學校投資額特別大的出資人進行獎勵,并允許非營利性民辦中小學校出資人從辦學結余中提取經費進行獎勵,進一步激發和調動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積極性,鼓勵民辦學校做大做強。探索設立民辦教育政府引導基金,促進各類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推動重點辦學項目開展。目前,我市已逐步構建起差額補助、定額補助、項目補助、獎勵性補助等多元化的公共財政資助民辦教育發展體系。
穩步推進改革試點,完善民辦學校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將民辦學校教師養老保險改革作為穩定教師隊伍、提高民辦教育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專門出臺制度文件,啟動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教師養老保險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待遇試點工作,允許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及其教師,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參加機關事業單位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同時,市、區市人社、教育、財政等部門對參與改革的學校給予支持,參照全市社會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制定民辦學校專任教師工資發放指導標準,并作為一條重要指標進行考核,保障民辦學校教師待遇。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