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央財經大學新生報到現場,金融學院的學生邀請新生掃碼入群。李涓 攝
在大數據時代,高校信息化建設一直備受關注,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紛紛進入校園。國內目前實現“智慧校園”的高校已達到近百所,在“智慧校園”里學生可以直接在網上完成新生注冊和各種繳費服務。
九千余新生體驗“智慧校園”
近日,天津大學首次將“智慧校園”運用到開學典禮上,來自全國各地的9700余名2016級本、碩、博兩個校區的新生體驗了這場別開生面的“雙向互動直播”開學典禮。新生們不用在兩校區之間奔波,就能“身臨其境”地聆聽遠在22公里外的“大學第一課”。學校將開學典禮儀式流程“拆分”,由兩個校區合作完成,師生可通過大屏幕看到來自另一校區會場的同步視頻,并在主持人的引導下與幾十公里外的“另一半”師生進行現場互動。
“原本以為開學典禮上只是校長和老師在現場講話,沒想到還能看到另外一個校區的現場直播,是一種很新奇的互動方式,我覺得這種體驗非常棒!”管理與經濟學部2016級電子商務專業新生王菲說。康凱是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16級的一名新生,他說:“現場轉播很順暢,基本沒有延時,同學們體驗很不錯,兩個校區之間的互動也很自然。”
學校有衛津路和北洋園兩個校區,在雙校區運行期間,很多師生需要往返于新老校區之間。為方便師生提高效率學校在設計建造新校區之初就以“智慧校園”為建設理念,打造雙校區信息交流溝通的科技通道。
“這次雙校區互動直播也是學校的首次嘗試,兩個校區的會場分別布置導播切換系統,可以實時采集兩個會場七臺攝像機的信號;同時利用網絡流媒體技術,通過網絡編解碼設備把采集到的音視頻信號實時傳輸出去,”學校廣電制播中心王聰彬老師介紹,“學校在新校區建設之初,就做好了網絡規劃,在新老校區之間架設了足夠帶寬的網絡環境,所以視頻直播的延時很短,基本能保證在幾秒之內。”
智能化覆蓋校園每個角落
雙校區視頻同步直播技術,僅是學校“智慧校園”系統的一部分,據了解,學校的“智慧校園”主要體現在高度智能化、信息化和以“低碳、節能”為主題的綠色校園。
學校新校區建設應用云計算和云存儲等新興技術,讓教師上課更便捷,不用自帶電腦拷貝課件,只需在教室電腦端登錄“桌面云系統”即可進入自己的“個人電腦”;學生出行可使用公共自行車在校內騎行;智能照明系統根據不同場合、人流量自動調節燈光開關,還可以利用自然光調節室內照度;學生宿舍的電網在“熄燈”后可以識別手機與電腦等不同設備,不允許電腦用電,但卻允許學生給手機充電……甚至還能在“招聘季”實現跨校區的視頻面試。此外,信息發布系統可實現全校范圍的信息全景式呈現,再也見不到校園內學生張貼海報的身影。能源實時監控、門禁系統等也為校園安全注入強心劑。
學校智慧校園涵蓋一張網絡、七個中心、十八個子系統,為全校師生提供全方位服務。一張覆蓋全校的計算機承載網;七個中心則分別是信息與網絡中心、數據中心、多媒體教學中心、能源監測中心、安防中心、信息發布與校園廣播中心等;十八個子系統覆蓋了能源監測、監控攝像、緊急呼叫、電子信息發布、校內門禁、校園一卡通等各個方面。
原智慧校園部負責人劉峰介紹:“傳統的網絡建設只需要安裝一個應用系統,搭建一張網,拉一堆光纖。新校區則打造一張承載網,光纖一次安裝到位,所有應用都在一張網絡上虛擬成各個系統,互不干擾,避免重復建設。”
目前,學校北洋園校區設有49000多個信息點,其中包含5430個無線AP(網絡接入點)。因此不論在教學樓、宿舍區還是辦公區、操場上都可以搜索到WIFI(無線局域網)信號,實現無線互聯網全覆蓋。
“學校的網絡設計非常人性化,宿舍里,每個人每張床位旁邊都有一個網絡接口,這樣一來我們宿舍上網就不用自己裝路由器了。”文學院2014級本科生孫赫遙說。
一張卡解決校園生活
借閱圖書、消費用餐、購電買水、開學注冊、通過門禁,師生們只需使用一張校園卡就能輕松解決日常生活所需。校園一卡通平臺采用網絡型管理,如果不慎丟失卡片,只需要到一卡通管理中心掛失補辦即可。卡內所有數據都會重新集中推送到新卡上。數據的統一管理使師生的個人信息得到保護的同時,也讓師生少跑腿。
日前,天津大學學生自助注冊服務系統上線,宿舍內、食堂中、大廳里,只要有一卡通終端,就能報到注冊。自助注冊采用一卡通密碼驗證身份,簡單明了、操作便捷、可靠性高,全程僅需幾秒。系統上線不到一周,共有16174人完成自助注冊。學費代扣率比之前大幅提升,達到90%。
“以前每個教室都有臺式機,給管理造成很大不便,經常要派專人到現場殺毒和更新。”學校多媒體中心的張宇介紹說,現在新校區教室里都安裝了教學服務云桌面系統,老師們可以在世界的任意一個角落,登錄到云桌面系統,上傳課件。在教室里,直接點擊云鏈接就可以打開課件上課。
“智慧校園”助力節約能源
學校能源監測中心的有關負責人介紹:“全校所有房間的用電情況都能做到精準計量。自來水和熱力共贏都能實現實時監測。”惡性負載的限電,電路安全監測以及斷電情況在學校能源監測平臺上一覽無余。目前,天大新校區能源監測系統覆蓋全校將近三萬個監測點,校內所有房間電能表都采用了模塊化的集中式的電表,使用一卡通進行購電充值。
天大新校區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當代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學校將“新校區”與“新技術”結合起來,特別是在涉及學校運行管理的“神經”系統上,以高技術標準規劃,以高技術手段施工讓新校區相比老校區更加“聰明”。(通訊員趙習鈞 焦德芳)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