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暑假后的開學典禮,都是島城各所中小學校比拼創意的最佳時刻,花樣翻新各具特色的開學典禮,都是學校從自身特點出發采取的教育延伸,也會給學生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猴年開學首日恰逢元宵佳節,猜燈謎、送紅包成了各校開學典禮的常見現象,為烘托氣氛,不少學校干脆把電飯煲搬進了教室,現場煮起了元宵。
最喜慶 進門領心愿“紅包”
昨天清早,青島燕兒島路第一小學的校門口熱鬧非凡,每一位學生進校門時,都可以抽取新學期的開學禮——心愿紅包。新年發紅包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學校為760余位學生準備了新學期的紅包,與傳統紅包不同的是,學校發的紅包裝的不是錢,而是更受學生歡迎的“另類”獎勵:比如“免一次作業”、“做一天班主任小助理”、“和喜歡的老師共進午餐”等。學校用發“紅包”的形式鼓勵學生們,也可增進師生感情。此外,開學典禮上,學生們還回顧了快樂的寒假生活,熱熱鬧鬧地慶祝元宵節,喜迎新學期。
最熱鬧 教室里煮起元宵
寒假前,青島上海路小學就將制作環保燈籠當成了學生的寒假作業。開學第一天,所有學生都帶著自己寒假期間制作的“環保燈籠”走進教室,有的是用廢舊易拉罐做的,也有使用普通氣球做的,還有的孩子用上了廢紙盒。該校一年級二班的肖遙就利用吹起來的氣球,加以“福”字點綴裝飾,制作成了燈籠。“大家把廢舊材料巧妙利用,做成了多姿多彩的花燈,正好符合我們的環保低碳過年倡議。”上海路小學校長高峻說。家長和學生還一道玩起了猜燈謎,班主任老師和家長代表,則將電飯煲搬進了教室,在學生和家長猜燈謎的同時忙著現場煮元宵。
在極具傳統文化特色的開學典禮后,青島東勝路小學教工們也包起了元宵送給學生迎接新學期。中午時分,學校舉行了“團圓包元宵,歡喜過佳節”元宵制作活動。工會老師們事先準備了包元宵的材料,老師們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大家開心地交流著包元宵的技法,不久,一顆顆圓滾滾的湯圓被包了出來,最后,老師們將包好的元宵送給的學生,讓孩子們品嘗佳節美味。
最環保 開學首日算碳排放
開學首日,青島市少先隊“小手拉大手共筑碧水藍天”主題隊日活動便在青島山東路小學舉行,以低碳環保為主題,開啟了綠色新學期。活動中,少先隊員們以微視頻的形式回顧了自己在2015年留下的環保足跡,并利用碳足跡計算器生成家庭碳排放數據,折合成需要種植的樹木數量,找準今后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努力方向。作為全國第一批國際生態學校,山東路小學主動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少先隊教育工作中,少先隊員代表將在全校范圍內征集的環保小妙招設計成小書簽,向全市少先隊員發出倡議。活動現場,每位少先隊員還收到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一條小手帕,號召大家少用紙巾,保護樹木,為減少霧霾作貢獻。
最傳統 名家校園教學書法
雖然室外下著小雨,但去年剛啟用的市第二實驗小學因為有室內風雨操場,可以照常舉行典禮活動。當天,市第二實驗小學通過制作燈籠、猜燈謎、誦春聯、書法等形式讓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風雨操場兩側,掛滿了各式燈籠和謎語,小學生們可以現場賞燈并猜謎語。近700名師生匯聚在學校風雨操場,來自市書法協會的書法家和部分社區的書法愛好者,現場教授小學生們書法,并現場創作作品送給小學生。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徐美中趙黎湯臻
[編輯:夜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