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的發現
生僻名字多是算命先生取的
成都商報記者查看該校近千名一年級新生,發現名字中含生僻字的學生約有30人左右,其中“沵(mǐ)、凎(gàn)、爻(yáo)”等字連許多老師都不認識,這30人中,至少超過10人的名字是請算命先生等代取。
之所以要給兒子蘇沵取名為“沵”, 蘇沵的父親蘇鵬解釋,因為找人算過,孩子五行缺水,而且要一個八劃的字配,后來大家翻了字典又征求了算命先生的意見,定下了“沵”字。
也有生僻字是學生家長所取,該校學生劉翾翯名字就是其母蔣小紅所取,對于名字的由來,身為教師的蔣小紅稱是家人查字典、古書所取。 “和那些叫明啊強啊的,顯得家長也有點水平嘛。”
一個明智的選擇
民俗專家不建議名字用生僻字
對于請算命先生等取名中有生僻字,四川研究民俗多年的文化學者張志海認為此風不可長,不建議用生僻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字詞匯豐富,取名時如想與眾不同,許多同音轉義的字已能滿足日常取名所需。
四川大學、川外成都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張小元認為,“請算命先生取名字,取生僻字名字,頂多就是心理暗示,名字并不能改變命運,要讓孩子未來能夠成才,最主要還是需要父母、學校等多方面的教育。”
四川大學從事漢語詞匯、漢語言文字理論等方面的教授雷漢卿也建議,取名既要遵守社會基本用字的規范,又要考慮到交際的方便,更要考慮社會公共意識,適當考慮別人的感受,選用生僻字作為名字常常會給自己和他人都帶來麻煩。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康熙字典》又流行起來
在數字化十分便捷、人們用移動終端就可以解決任何看不懂的語言的今天,有多少人還會去買紙質的字典,更何況是清代編纂的《康熙字典》。然而事實上,根據媒體報道,僅中華書局出版的《康熙字典》每年仍保持六千冊的銷售量。買家究竟是誰?
據報道,一群《康熙字典》的忠實擁躉者是新晉的家長們。為給孩子取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家長們便盯上了收錄漢字最多的《康熙字典》,以求孩子的名字古雅特別。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則關乎名字所能帶來的財運、前程。據一位“命理師”解釋,說起姓名學,不論繁體字或簡體字,都要以《康熙字典》部首、筆畫為正確筆畫數來論。目前最普遍的起名方法是“五格剖象法”,即依據姓名的筆畫數和一定規則建立起天格、地格等五格數理關系,以此來推算人的命運。
然而選用生僻字作為名字卻常常為自己和他人都帶來麻煩。上海楊浦區一位小學三年級的班主任向記者坦言,現在碰到班上有些孩子的名字不認識,點名時也頗為尷尬。關于這一點,《現代漢語詞典》主編韓敬體在接受《北京日報》記者采訪時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起名字不提倡大家用繁難的字,對待文字要有歷史發展的觀點,不是越古老越好,而關于筆畫測命運,是迷信的事。”
新聞鏈接
三千生僻字將入中華字庫
生僻字取名帶來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據媒體報道,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已著手“中華字庫”中第17包“當代人名地名用字搜集與整理”工作,將收集人口信息中約3000個未編碼的生僻字。該項目預計在2016年10月完成,可有效解決用生僻字取名無法錄入、顯示的問題。
據了解,“中華字庫”工程于2011年啟動,共分為28個包,近3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參與了研發工作。方正電子負責的第17包,將搜集人口信息中約3000個未編碼的生僻字,將“中華字庫”中的漢字總量擴充到7萬余個。成都商報記者 蔣麟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