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國土房管局:年內建籌萬套保障性住房
走進市辦實事 見證民生項目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 “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讓城鄉居民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真正讓人民群眾成為宜居幸福城市的建設者和共享者”。為切實解決好群眾住房問題,青島市委市政府已連續9年將保障性住房建設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好的市辦實事之一。
特別是近幾年來,政府在堅持培育和發展房地產市場、滿足居民通過市場改善住房條件要求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著力構建住房保障體系,越來越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夢”在保障房建設的持續推進下得以實現。 2015年我市市辦實事計劃建籌保障性住房10000套(戶)。昨天下午,“走進市辦實事 見證民生項目”開放日活動走進第12站:青島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市民代表在保障房項目現場見證了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安居生活。
承辦實事
年內建籌保障性住房(含租賃補貼)10000套(戶)。
進展情況
截至10月中旬,已開工建設房源10196套(含發放租賃補貼1105戶),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02%,圓滿完成市辦實事年度任務目標。
建成保障性住房23.2萬套
按照“市場+保障”的基本思路,我市一方面堅持住房市場化的基本方向不動搖,實現多數家庭通過市場改善住房條件的目標。另一方面堅持政府主導,對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保障,使更多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享受到政府的優惠政策。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23.2萬套,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2014年我市出臺了 《關于進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的意見》和《青島市住房保障發展規劃(2014-2016年)》,合理調整保障性住房供應結構,將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四類保障性住房統一并軌運行,逐步建立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體,實物保障和租金補貼相結合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成為國內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并軌運行的先行城市之一。
截至目前,我市已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三輪住房保障發展規劃。 2008-2010年實施的第一輪三年住房保障發展規劃,基本解決了3.5萬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2011-2013年實施的第二輪住房保障發展規劃,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建設計劃由上一規劃期開工建設2.4萬套增加至6萬套,保障家庭由上一規劃期的3.5萬戶增加至6萬戶。至2013年末,我市在第二個規劃期共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6.7萬套,超額完成規劃目標。
自2008年開始,我市全面推行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凡是規劃為住宅的項目都要按照規定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在配建比例上,規定新增建設用地規劃為住宅的,按不低于20%的比例配建;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項目,扣除拆遷安置用房后,按不低于5%的比例配建;企業用地規劃為住宅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按照25%、30%、45%的比例配建。對不適宜配建的土地,要提取相應比例土地出讓金用于集中建設項目用地的征收補償。配建制度的實施,有力地保證了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的用地供應。在堅持配建制度的同時,我市又根據住房需求和土地資源分布情況,選擇部分地塊,進行了集中建設,確保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保障房建設注重品質,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和使用功能。在戶型設計上,努力做到“戶型不大、功能齊全”。在配套上,確保水、電、氣、暖、電話、有線電視等配套設施與商品住房同步到位。
保障 確保公共租賃住房公平分配
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嚴格審核,確保公共租賃住房公平分配。在資格準入上,實行“兩級審核、兩次公示”制度。街道受理初審、初次公示,區住房保障管理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復審、二次公示。建立了由房管、民政、公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積金、稅務等六部門聯合對申請保障性住房家庭的住房、收入、婚姻、財產等情況進行核查的制度。在分配方式上,從2012年開始,青島市根據困難優先、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的配售方式進行了調整,將原來單純的電腦搖號方式調整為根據申請人家庭住房、收入、年齡、家庭人口和申請準購資格時間等因素,對申請家庭實施計分排序。
根據新政策,可申請公共租賃住房的群體根據收入不同,劃分為4類,享受的租金標準分別按照0.75元每平方米,以及同區域市場租金標準的 30%、50%和70%確定。在實施差別化租金政策的基礎上,實行“梯度退出”制度。承租家庭如果收入提高了,政府可以根據其收入的提高情況調整租金水平,如果收入完全超過了保障房標準,并且確實沒有其他住房的,承租人可根據個人意愿繼續租住,但要按照市場價格支付租金。這項制度的實施可以給承租家庭提供一個更加穩定的居住環境。同時,加強小區物業管理服務。
措施 公租房實物配租貨幣補貼并舉
近幾年來,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保障數量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保障性住房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我市多項制度創新得到了國家、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的肯定,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先后榮獲 “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和“山東人居環境范例獎”。
在新一輪的住房保障發展規劃期內,我市將進一步加大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力度,市區規劃為住宅的建設用地將優先配建公共租賃住房。同時,我市已將土地出讓凈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比例,由現行的15%提高至20%,是國家、省政府規定比例的兩倍。另外,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貸款風險準備金和管理費用之后的余額、中央下達至我市的公共租賃住房專項補助資金,也全部用于公共租賃住房建設。
目前,我市正在研究編制《青島市十三五住房保障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期內將統籌解決好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職工和人才等中等收入住房困難群體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困難問題。 “十三五”期間,在保障方式上,我市將采取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相結合的方式予以保障。逐步縮減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數量,同時擴大租賃補貼保障范圍,將住房保障方式逐步從實物保障為主轉向實物保障和貨幣補貼并重,通過多種形式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買菜看病做康復 小區里都能解決
昨天下午,在周口路81號的康居公寓,市民代表實地了解了廉租房住戶的居住條件。康居公寓廉租住房集中建設項目占地面積5.13萬平方米;規劃建筑總面積11.64萬平方米,其中地上11.16萬平方米、地下0.48萬平方米;容積率1.97,建筑密度30.1%,綠地率30.7%;規劃建設廉租住房18個樓座、1972套;戶型設計為單元套房形式;戶型面積50平方米以下;配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2890平方米、便民超市3439平方米 。
康居公寓項目2011年1月實施了實物配租工作,現1972套廉租住房已全部配租。在小區的社區服務中心,代表們和在棋牌室里下棋的老人們聊了起來。 “這個小區配套真是方便,有小毛病就去社區衛生中心,平常買菜、借書、康復訓練都能在小區完成。 ”居民周先生說,他和兒子一家2011年開始租住在這里,“房子雖然小,可比我們以前那個趴趴屋好多了,功能都齊全,廚房天然氣什么的都弄好了,我平常幫著兒子、兒媳婦看孩子,他們出去工作,爭取攢錢自己買個大房子。 ”
康居公寓公共配套設施規劃齊全,設有建筑面積均為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服務中心、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中社區服務中心設有家庭計劃指導服務室、圖書閱覽室等10余個功能室。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開設了勞動技能培訓、康復訓練、生活能力訓練等10余個功能室,融合了殘疾人管理服務、康復訓練、培訓教育、就業創業、文體活動等功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各項衛生設施齊全,確保居民不出小區就可享受便捷的就醫服務。另外,利用 3500平方米的半地下室,引進了家家悅超市,既方便了入住家庭購物,又解決了部分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工作問題。同時,該項目配建了30個教學班的小學,目前已竣工交付啟用。
經適房和公租房 配齊車庫幼兒園
在洛陽路8號的中冶文沁苑市民代表們參觀了經濟適用住房和公共廉租房。這一項目共建設保障性住房2517套,15.4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住房共1313套、8.52萬平方米;公共租賃住房1134套、6.53萬平方米;廉租住房70套、0.35萬平方米。共計18個單體工程,其中經濟適用住房10棟,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6棟,幼兒園2個,地下車庫2個,車位約1000個。
項目房源里,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建筑面積均在50平方米以內,經濟適用住房建筑面積均在65平方米左右。 2012年9月,市國土資源房管局組織了對該項目經濟適用住房的公開銷售工作,目前已交付使用。計劃2016年對該項目的公共租賃住房(含廉租住房)組織實施配租工作。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