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咳嗽、咳痰超過兩周應及時就醫檢查!青島市疾控中心提醒→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肺部(肺結核),但也可能累及淋巴結、骨骼、腎臟等其他器官(肺外結核)。2025年3月24日是第30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的主題是“全面行動 全力投入 全民參與 終結結核”。近幾年,青島肺結核發病數量總體呈現平穩中略有下降的趨勢,縣市及城鄉結合部報告發病率相對較高。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咳嗽、咳痰超過兩周應及時就醫檢查。
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中離退人員占比逐年增高
結核病是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2023年結核病重返全球單一傳染病死因首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2023年全球有1080萬新發結核病患者,發病率為134/10萬,全球因結核病死亡人數為125萬。中國估算結核病新發患者數74.1萬,估算結核病發病率為52/10萬。在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中,我國估算結核病發病數排第3位,占全球發病數的6.8%。我國的結核病死亡數估算為2.5萬,結核病死亡率為2.0/10萬,估算耐多藥/利福平耐藥結核病患者為2.9萬(占全球的7.3%),居第4位。近年來,全球范圍內也在不斷推進結核病防控的創新舉措,新型診斷技術的應用、更短療程的治療方案以及疫苗研發的進展,為終結結核病帶來了希望。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在2035年“終結全球結核病流行”的目標。
作為東部沿海重要城市,青島近年來肺結核發病數量總體呈現平穩中略有下降的趨勢,患者以男性為主,中老年患者數量較多,人群職業方面以家務及待業、農民、學生為主,值得注意的是離退人員在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中占比逐年增高。在地區分布方面,青島10個區(市)均有病例,縣市及城鄉結合部報告發病率相對較高。
創新開設結核潛伏感染篩查及預防性治療門診
近年來,青島結核病防控工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青島模式”。青島推行“互聯網+結核病防控”,通過多個智能化信息平臺實現對患者的信息管理與監測,并開發遠程督導系統、重點人群結核感染篩查系統等工具,實現信息化賦能。青島是全國第一批肺外結核病防治試點城市、山東省首個耐藥結核病規范診療能力提升試點市,近年來創新性開設了結核潛伏感染篩查及預防性治療門診,形成了組織體系化、篩查多元化、宣教模塊化、管理團隊化、監測系統化的“青島模式”。青島自主設計結核病防治IP形象“青小俠”,組建了結核病健康促進志愿者團隊并榮獲中國防癆協會先進組織典型稱號,青島市疾控中心結核病防制所所長王忠東獲得第四屆“全國最美防癆人”稱號、青島市“蒲公英”科普名家稱號等。
專家提醒:規范治療是治愈結核病的關鍵
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結核病可防可治,結核病傳染源通常為正在排菌的肺結核患者,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早期發現、規范治療是治愈結核病的關鍵。為有效防控結核病,專家建議,一定要關注癥狀,及時就醫,市民咳嗽、咳痰超過兩周,或伴有低熱、盜汗、乏力等癥狀,可能是結核病的信號,應及時就醫檢查。市民還應規范治療,避免耐藥,結核病患者需嚴格按照醫囑完成全程治療,避免因中斷治療導致耐藥結核病的發生。加強預防,保護易感人群尤為重要。兒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高危人群應加強防護,新生兒接種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病的重要手段。
為做好青島結核病防控,市疾控中心提出以下倡議: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多種形式普及結核病防治知識,提高公眾對結核病的認知和防范意識;關注重點人群,針對學生、老年人、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開展結核病篩查和健康教育活動;推動多部門協作,衛生健康部門與教育、民政、人社等部門協同合作,共同推進結核病防治工作;倡導社會支持,呼吁社會各界關注結核病患者,消除歧視,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社會關懷。
為迎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青島將于3月24日在李滄區李村公園文化廣場舉辦大型現場宣傳和義診活動,活動內容主要包括:結核病科普宣傳演講、結核病防治知識問答互動、專家義診、發放宣傳材料、文藝表演等,市疾控中心呼吁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本次宣傳活動,學習結核病防治知識,關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為“無結核”未來貢獻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