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把脈”中醫藥傳承創新,青島開出發展“良方”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應對健康新挑戰,青島正在積極發揮中醫藥優勢,推出更多實招、硬招、新招,為市民謀劃守護健康的“良方”。
12月7日下午,全市中醫藥大會召開,部署青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記者從會上獲悉,青島目前擁有中醫醫院50所,數量全省最多;探索4種服務模式被國家評估專家組認定為全國首創;引進青島國金中醫醫院等大型康養建設項目4個,推動上海醫藥北方總部落地,實現了知名藥企總部落戶青島“零”的突破。
以加快建設中醫藥強市為目標,青島將加快建設中西醫“旗艦”醫院和中醫特色重點醫院,推進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青島醫院等重點項目建設,建成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打造15分鐘基層中醫藥服務圈;打造3至5個中醫藥產業園區。
把握“國家戰略”機遇,青島搶占中醫藥發展“制高點”
在數千年實踐中,中醫藥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自成體系、獨樹一幟的中國特色生命醫學。歷史上,中華民族屢經天災、戰亂和瘟疫,卻能一次次轉危為安,人口不斷增長,文明得以傳承,中醫藥功不可沒。特別在這場抗擊疫情的“大考”中,中醫藥再次展現了它的有效性和可及性,成為抗疫的一道可靠屏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發展被納入“國家戰略”,中醫藥工作被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從2016年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到2017年中醫藥法實施;從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到《“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印發,再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發展頂層設計加快完善,政策環境持續優化。
中醫藥事業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好時機。在全國各地紛紛搶抓大健康產業發展機遇的當下,山東也在積極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作為“勇當龍頭”的青島, 更是用“一磚一瓦”夯實了中醫藥事業大廈。青島將全市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升格為市促進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頂格推進中醫藥工作。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也提出,要“建設中醫藥強市”。
近年來,青島先后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中醫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城市、國家中醫社會辦醫試點城市,貢獻了一系列全國“首創”并且可復制、可推廣的“地方經驗”。青島探索實施的差異性中醫藥醫保支付、中醫醫療質量信譽等級評定、外埠中醫專家存案、中醫體質辨識與健康指導等4種服務模式被國家評估專家組認定為全國首創。青島在國內率先出臺財政投入、聚才用才、醫保支付、科技創新和文化建設等系列政策文件,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青島還有全國首個海洋藥物研發生產基地。青島在全國率先開展“互聯網+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試點,在全省率先推出“中醫藥特色服務電子地圖”。一系列“大動作”,昭示著青島正在搶占中醫藥發展的“制高點”。
青島中醫診療量達910萬人次/年,中醫醫院建設項目持續推進
能夠成為國家中醫藥領域的各種“試點”,能夠推出各種“首創”措施,青島有底氣。
青島是中醫藥大市,歷代名醫輩出,明代的王介、清代的黃學禮等名醫青史留名。青島的中藥資源豐富,中藥材資源植物合計577種,珍貴藥用植物330種,其中嶗山更有“天然藥庫”之稱。青島的中藥店鋪歷史悠久,上藥國風與中國最負盛名的中醫藥品牌“同仁堂”同宗同源,其“中華老字號”宏仁堂1935年在中山路開業,今天依然開門納客。
傳承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近年來,青島立足根基,挖掘精華,保持特色,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會上,各單位、各區市也曬出了青島中醫藥事業階段性成績單。
據了解,青島對中醫藥服務需求很大,去年,全市中醫診療量達910萬人次。青島目前擁有中醫醫院50所,數量全省最多。建成國醫館169個、中醫特色村衛生室100個,擁有中醫醫師6200多人。去年以來,平度市中醫醫院等6家區(市)中醫醫院相繼啟動新建、遷建和改擴建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新增建筑面積62.82萬平方米,有效促進縣域中醫藥服務能力提質升級。
為搶占高點,青島正不斷集聚優質高端中醫藥資源。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共建青島技術合作中心,與西苑醫院開展全方位技術合作,與山東中醫藥大學共建青島中醫藥科學院。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和省級中醫專科(專病)診療中心落戶青島。青島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級重點專科和名中醫工作室12個、省級重點專科等37個,牽頭組建“半島中醫聯盟”和肺病、心血管、康復3個齊魯中醫藥優勢專科集群。
在中醫藥產業方面,已引進青島國金中醫醫院等大型康養建設項目4個,總投資32.4億元。推動上海醫藥北方總部落地,實現知名藥企總部落戶青島“零”的突破。實施“中醫藥+產業”,推動研發出國內首款海洋中藥大健康飲品;指導農牧科技企業利用中藥替代抗生素用于農業種植和畜牧養殖。積極推動中醫藥融入文旅康養,即墨區、嶗山區分別獲批省級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示范區和試點區。在上合示范區國際客廳設立中醫藥展區,建成3個國際中醫門診,助推中醫藥服務貿易國際化。
多部門合力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青島共有510項中醫醫療服務項目
推動中醫藥事業做強做優,絕非衛健部門的單打獨斗,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凝聚多方合力。
近年來,市財政局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財政投入力度,聚焦“政策引領、資金保障、績效賦能”三大板塊,集中發力,為中醫藥綜合改革各項政策落實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健全中醫藥領域可持續的投入保障機制,會同市衛生健康委制定鼓勵中醫藥高質量發展14條資金保障措施,細化支持中醫藥事業補貼標準。通過財政補助一塊、區市配套一塊、單位自籌一塊,發揮財政資金的保障、引導和撬動作用,集中力量辦大事。2022年,全市財政預算安排支持中醫藥發展資金1.39億元,較上年增長33%。其中市本級安排專項資金2534萬元,較上年增長近4倍,大力保障中醫藥事業傳承有序,促進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市醫保局創新支付、定價、報銷機制,引導和鼓勵患者選擇中醫藥服務。將24個中醫優勢病種納入按病種定額收付費范圍,收付費標準在6300元至20600元之間,并將二級公立醫院24個中醫優勢病種收費標準由三級公立醫院的80%提高到了90%,有力支持了中醫技術的應用。今年,青島中醫日間病房支付方式改革試點醫院增至40余家,病種增至19種。患者無需住院,發生的門診醫療費按規定比例予以報銷,同病種費用遠低于住院。目前,青島共有510項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數量全省最多。其中,有447項已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占比達87.6%。
青島一些區市在中醫藥發展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例如,城陽區已成立由區委書記擔任組長的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在區衛健局設立中醫藥科。開工建設市中醫醫院城陽院區、古鎮正骨醫院新院區,分別打造三級甲等綜合中醫醫院和三甲專科醫院,進一步提升區域醫療服務水平。推動青島市中醫醫院托管紅島人民醫院,成立市中醫醫院北部院區,整合市中醫醫院城陽院區和北部院區資源,著力打造膠東五市半島中醫聯盟高地、半島城市群區域醫療中心和省內知名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心。
隨著“價”“質”“量”的多管齊下,青島中醫藥發展的潛力和活力正在不斷釋放,市民可以花更少的錢享受更好的中醫藥服務,中醫藥服務獲得感正在持續提升。
集聚優質高端中醫藥資源,建成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
毫無疑問,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差距和短板。目前青島中醫藥發展還不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要。與北京、上海等先進城市相比,青島中醫藥工作還存在大而不強、山多峰少等問題。青島中醫藥龍頭單位競爭力有待提升,中醫醫療資源配置不夠優化,中醫診療能力有待提高,臨床型中醫藥人才偏少。此外,在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中醫藥產業鏈延伸、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仍需要下功夫。
這次全市中醫藥大會再次明確了青島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的“路線圖”和“任務書”。
中醫醫療機構是中醫藥內涵建設的主要載體,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社會對中醫藥的認識。青島將著眼保障人民群眾全生命周期健康,全面提升中醫醫療服務水平。建強醫療機構,加快建設中西醫“旗艦”醫院和中醫特色重點醫院,推進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青島醫院等重點項目建設,建成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加快推進區(市)級中醫醫院標準化建設,除市南、市北、李滄三區外,其他區市至少要辦好1所公立中醫醫院。
基層醫療機構是市民接受中醫藥診療最方便的場所,青島將加強基層中醫醫療機構建設,“十四五”期間將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街衛生院建成60個精品國醫館,建設200個中醫特色村衛生室,打造15分鐘基層中醫藥服務圈。加強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上中醫。
人才是發展第一要素,新時期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更需要重點做好“引、育、用”文章。在人才引進方面,實施“岐黃”人才梯次培養計劃,定制化引進一批國醫大師、岐黃學者和中醫藥骨干人才。將中醫藥人才納入青島市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為符合條件的中醫藥人才發放“服務綠卡”。在人才培育方面,發揮康復大學、青島大學等高校院所作用,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力度。完善師承教育制度,鼓勵國醫大師、名老中醫藥專家收徒授業,加快培養青年名中醫。在人才使用方面,堅持把“會看病、看好病”作為主要評價標準,在高層次人才評選中探索中醫藥人才單列計劃、單獨評價。
針對中醫藥產業化水平不高的問題,青島將扶持一批現代化中藥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力爭建立20個以上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打造3至5個中醫藥產業園區,帶動形成產業集聚。走特色化之路,大力發展海洋中藥養殖、生產及深加工,開發生產海洋中藥功能食品、飲料等。依托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海洋中藥研究中心等研發海洋中藥產品,形成一批海洋醫藥龍頭企業。走融合化發展之路,建設一批省市級中醫藥康養文化旅游基地。
在提升中醫藥科研水平方面,青島將加快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中醫藥科學院等項目建設,推動國風中醫經典名方等企業研發平臺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批中醫藥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組織開展中西醫聯合攻關,盡快在重大疑難疾病、傳染病、慢性病防治等方面形成一批療效顯著的防治方案,在中醫藥新藥、診療儀器與設備等方面形成一批關鍵領域的技術成果。推進中醫藥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
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激活力。青島將為我國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探索更多青島經驗,讓規劃轉化為切實守護老百姓健康的“真本領”。
青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任務書”
建強醫療機構
加快建設中西醫“旗艦”醫院和中醫特色重點醫院,推進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青島醫院等重點項目建設,建成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加快推進區(市)級中醫醫院標準化建設,除市南、市北、李滄三區外,其他區市至少要辦好1所公立中醫醫院
加強基層中醫醫療機構建設
“十四五”期間將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街衛生院建成60個精品國醫館,建設200個中醫特色村衛生室,打造15分鐘基層中醫藥服務圈
重點做好人才“引、育、用”
實施“岐黃”人才梯次培養計劃,定制化引進一批國醫大師、岐黃學者和中醫藥骨干人才。將中醫藥人才納入青島市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為符合條件的中醫藥人才發放“服務綠卡”
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發展
將扶持一批現代化中藥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力爭建立20個以上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打造3至5個中醫藥產業園區,帶動形成產業集聚
提升中醫藥科研水平
將加快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中醫藥科學院等項目建設,推動國風中醫經典名方等企業研發平臺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批中醫藥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協同創新中心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