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五大中心”類急危重癥救治效率提升,全市已增設AED110臺
10月26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紅十字會舉行2022年“走進市辦實事、見證民生項目”現場匯報會暨“政府開放日”活動。據悉,青島已基本實現“五大中心”類急危重癥院前首次醫療接觸到院內救治時間中位數降低5%以上的預期階段目標。胸痛、創傷、卒中患者有效救治開始時間分別縮短8.2%、19%、8.3%。
今年,市衛生健康委與市紅會共同承辦1項市辦實事項目,即在全市34家具備接診胸痛、卒中、創傷等“五大中心”類急危重癥能力的醫院和132個院前醫療急救站點部署專業質控分析工具,在人員密集場所增設自動體外除顫器(AED)100臺,提升急救急診效率。記者獲悉,目前,該任務已順利完成。其中,全市已增設AED110臺,并同步開展AED使用和應急救護培訓。
“五大中心”類急危重癥病情變化迅速,救治時間依賴性強。目前,全市34家醫院急診科已部署預警大屏,132個院前醫療急救站點部署車載PAD,并通過“急救綠道智能支持系統”搭建“五大中心”的急救網絡體系,對五類急危重癥進行快速評估、準確鑒別、合理分流、高效救治,全過程全方位保障患者全周期的急診急救需求。青島市急救中心主任辛善棟說:“急救人員會在救護車上對病人病情進行初步判斷,并同步預警到目標醫院,急危重癥病人在轉運和救治過程中,目標醫院就做好綜合診治準備工作。而不是像以前一樣,需要在急診就診、檢查后再呼叫多學科團隊。相比傳統救治流程,急救綠道流程在急診科就診、專科會診兩個環節通過借助信息化工具得到優化。”
據悉,今年6月-9月,全市院前急救站(點)向項目內各醫療機構推送“五大中心”類急危重癥患者預警病例數16000余例,真正實現院前、院內信息互聯互通。院內患者入院至血管再通、手術等有效救治時間也有明顯縮短。胸痛患者首次醫療接觸到開始有效救治時間從85分鐘降低到78分鐘,創傷患者由26分鐘降低到21分鐘,卒中患者由60分鐘降低到55分鐘,胸痛、創傷、卒中患者有效救治開始時間分別縮短8.2%、19%、8.3%,這意味著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