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青島中小學心理健康開課率100%
據全市第四次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2015年全市18歲以上人群各類精神障礙總患病率為16.17%,其中心境障礙患病率為4.57%,焦慮障礙患病率為4.11%。當前,青島心理健康服務網絡還不健全,心理疾病治療率低,心理健康服務人才短缺,遠遠不能滿足市民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近日,青島市衛計委、市委宣傳部等20個部門制定了《青島市健康心理行動實施方案(2017-2020年)》(下簡稱《方案》),要求積極構建和完善社會化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在學校、社區以及重點人群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青島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要達到80%,農村居民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要達到70%,中小學校心理健康課程開課率100% 。
■高校按1:4000配心理教師
《方案》提出,在職業人群心理健康服務方面,提倡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組織社會心理機構向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用人單位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特別是對處于特定時期、特定崗位、經歷特殊突發事件的員工,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援助。對于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要求高等院校普遍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室),按照師生比不少于1:4000配備從事心理輔導與咨詢服務的專業教師,并實現雙向轉診。高等院校要特別重視自殺預防,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群體心理輔導活動、心理危機干預等方式,提升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中小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并配備專職或兼職教師,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2020年,中小學校心理健康課程開課率100% 。 對于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則要發揮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基層老年協會、婦女之家、殘疾人康復機構和各類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的優勢,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通過培訓專兼職社會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引入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等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為空巢、喪偶、失能、失智、留守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疏解、悲傷撫慰、家庭關系調適等心理健康服務,加強對流動、留守婦女和兒童的心理健康服務,對遭受性侵犯、家庭暴力等婦女及時提供心理援助。護理院、養老機構、殘疾人福利機構、康復機構要積極引入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等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服務。 在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素養上,《方案》提出要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預防不良心態,學會調適情緒困擾與心理壓力。將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納入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加強心理危機干預和援助隊伍的專業化、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心理科
對于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臺上,《方案》還列舉了許多具體措施,包括搭建基層心理健康服務平臺,依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或基層綜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詢(輔導)室或社會工作室(站),配備心理輔導人員或社會工作者,確保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有場地、有設施、有保障。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引導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服務,面向社區居民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和心理疏導,為貧困弱勢群體和經歷重大生活變故群體提供心理援助。
《方案》還特別要求綜治、公安、司法行政、民政、衛生計生等部門要高度關注流浪乞討人員、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強制醫療人員、社區矯正人員、社會吸毒人員、易肇事肇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預防和減少極端案(事)件的發生。 鼓勵心理咨詢專業人員創辦社會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各級政府要積極支持培育專業化、規范化的心理咨詢、輔導機構,通過購買社會心理機構的服務等形式,向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用人單位、基層組織及社區市民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逐步擴大服務覆蓋面,并為弱勢群體提供公益性服務。
此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重視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鼓勵醫療機構引進臨床與咨詢心理、應用心理、社會工作專業的人才,加強精神科醫師、護士、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康復師、醫務社會工作者等綜合服務團隊建設,充分發揮其在醫患溝通、心理疏導、社會支持等方面優勢,強化醫療服務中的人文關懷。重點加強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建設,提高抑郁、焦慮、老年癡呆、孤獨癥等心理行為問題和常見精神障礙的篩查識別、處置能力。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要普遍設置精神(心理)科,重點臨床科室應配備專兼職心理咨詢師,2020年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置精神(心理)科的比例達到100%。
■建立心理咨詢師查詢服務
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的開展,離不開對心理健康服務人員的培養。《方案》指出,對于各部門、各行業所屬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要加強培訓、繼續教育及規范管理,制定本部門本行業心理健康服務標準和工作規范,明確崗位工作要求,定期進行考評。探索將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和機構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制訂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登記、評價、信息公開等工作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信息管理體系,逐步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運行機制。
教育部門要加大應用型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完善臨床與咨詢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科建設,逐步形成學歷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相結合的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制度。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設臨床與咨詢心理學相關專業,建設一批實踐教學基地。加強心理咨詢師資格鑒定的規范管理,改進鑒定考核方式,對理論知識考試和實踐操作技能考核都合格的考生核發職業資格證書,并將其信息登記上網,向社會提供查詢服務。
此外,《方案》還提出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針對重點人群的心理行為問題和危害人們健康的重點心理疾病,開展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綜合研究和心理健康問題的早期識別與干預研究,推廣應用效果明確的心理干預技術和方法。鼓勵開展以傳統文化、中醫藥為基礎的心理健康相關理論和技術的實證研究。鼓勵開展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心理健康服務相關設備和產品研發,完善基礎數據采集和平臺建設。
到2020年,青島各領域各行業將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心理健康服務納入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覆蓋城鄉的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基本建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初步建立,重點人群心理健康問題得到關注和及時疏導,全民心理健康意識明顯增強。2020年,青島所有區市要開通心理援助熱線、建立心理援助網絡。
■2020年目標
80%居民家庭擁有1份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傳播材料
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80%
農村居民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70%
中小學校心理健康課程開課率100%
中小學校設置心理輔導室的比例100%
高等院校心理輔導老師配置達標率100%
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85%
城鄉社區設置心理咨詢室(或社會工作室)的比例85%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置精神(心理)科的比例100%
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心理咨詢室的比例80%
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培訓率90%
居民進行心理健康評估的比例(各級政府)
50% 兒童心理健康評估的比例80%
老年人心理健康評估的比例80%
開通心理援助熱線的縣(市、區)100%
建立心理援助網絡的縣(市、區)100%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