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暑期當心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
7月,廣大學生迎來暑假。隨之而來的三伏天,我市氣候將以炎熱、潮濕為主,蚊蟲、蒼蠅等病媒活動活躍,病原生物繁殖旺盛,易造成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和蚊媒傳染病的發生。為此,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健康警示,提醒市民注意做好學生暑期安全的教育,還要預防食物中毒、手足口病等,防蚊滅蚊。
暑期時間長,學生外出旅游、自由活動較多。由于監管難以到位,加上學生安全意識相對薄弱,自我保護能力差,容易出現傷害事故。最常見的是溺水、交通事故、燒燙傷、墜落或者跌倒等。學校和家長應在放假前及假期對學生做好安全意識及安全常識教育,做好家校溝通。健康警示指出,為普及兒童安全游泳知識,家長或學校應從小培養兒童學會游泳,學校可設置游泳課程,同時要對孩子進行自救和互救能力的培訓,而不識水性者不能擅自下水救人。無家長或老師帶領的情況下不要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無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在水上進行娛樂活動時要穿救生衣。下水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惡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暑期學生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不闖紅燈、不翻越隔離欄。未滿12周歲不騎自行車,不坐副駕駛座,乘車系好安全帶。在用電、用火安全方面,學生要在家長的指導下逐步學會使用家用電器,不要亂動、亂接電線、燈頭、插座等;不要在標有“高壓危險”的地方玩耍。發現火災不得逞能上前撲火,要及時報告大人或報警。小心、安全使用煤氣、液化氣灶具等并注意開窗通風。發現火情,及時撥打119。此外,外出觀看比賽、演出或旅游時遵守秩序,防止擁擠踩踏。
夏季潮濕炎熱,食物保質期短,如果吃了過夜的飯菜或是不新鮮的食品,很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甚至休克等癥狀,這有可能是食物中毒。為預防此類疾病,專家提醒市民要注意做飯和儲存食物時,一定要注意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食用燒熟煮透的食品,不吃生、半生水產品以及不衛生或腐敗食品。海鮮類或涼拌食品要新鮮制作,且不要留到下頓再吃。剩余食物應及時放入冰箱并不要儲存太久。外出就餐時應選擇正規信譽好的餐飲單位,并注意索要票證。一旦進食了腐敗變質的食物,應進行催吐,可口服鹽水補充電解質以防脫水;情況嚴重應及時去醫院救治,不可自行亂服藥物。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7月是手足口病高發期。手足口病可通過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癥狀攜帶者的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水、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日常接觸感染,或通過咳嗽、噴嚏、談話等經呼吸道傳播,因此勤洗手、正確洗手是簡單重要的預防方法,同時也可有效預防小兒腹瀉。另外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要做到常消毒,避免傳播給他人。有條件的家長可給孩子接種EV71病毒疫苗以減少重癥的發生。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于波)
[編輯:芃芃]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