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柿子的銷售季節,但市民一定要注意吃的方法,不可吃太多。近日,金普新區市民王女士經常胃疼,而且吃藥也不管用。最后,疼得受不了來到盛京大連醫院就診。經醫生檢查發現,其胃里長出了一個拳頭大小的石頭,最后巨大的胃石經胃鏡手術被碎掉。醫生發現,王女士患病的原因竟然是平日里喜歡吃柿子,而且經常空腹食用。
“近日我們連續接診了多個像王女士這樣的胃石癥患者,皆因吃柿子或山楂而導致腹痛、胃潰瘍、幽門梗阻,經胃鏡檢查發現胃里有大小不等的灰綠色圓形胃石。”
消化內科醫生告訴記者,多數植物性胃石,多因空腹進食大量的柿子、黑棗或山楂引起。由于柿子等水果含有較多的果膠和鞣酸,如果空腹或酒后吃,特別是未成熟或未去皮的柿子,其中的鞣酸與胃酸接觸后可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通過柿子中的果膠和樹膠將柿皮、柿纖維和食物殘渣膠著在一起,形成植物性胃石,形成的胃石小的如乒乓球,大的似嬰兒頭。如果不及時救治,胃石癥會導致胃潰瘍,如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潰瘍會進而引起胃出血和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胃石癥”的表現為上腹部不適、飽脹、隱痛、食欲不振、嘔吐等。
醫生提醒市民,空腹或飲酒后不要食用山楂及柿樹科植物果實,特別是不要大量食用這兩類植物的不成熟、未去皮果實;要避免與牛奶、紅薯、咖啡、海鮮這些蛋白質豐富又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同時食用;以預防胃石形成。
[編輯:云彩]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