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歲的亮亮(化名)近期老愛眨眼睛,家人擔心他的眼睛有問題,便帶他到醫院看病,結果是抽動癥搞的鬼。記者了解到,開學季,不少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了頻繁眨眼、嘴巴抽動等壞習慣,很多是因為假期長時間看電視、玩電子產品所導致。
天天打游戲,男孩頻繁眨眼睛
城陽的亮亮(化名)今年8歲,近段時間總是頻繁眨眼睛,覺著眼睛干澀,很不舒服,像是里面有什么東西一樣。亮亮的媽媽擔心孩子眼睛有問題,就帶他到醫院看醫生,后來才知道亮亮的頻繁眨眼可能是抽動癥導致的。亮亮的媽媽孫女士告訴記者,寒假期間,亮亮每天會用大把的時間看動畫片,在電腦上打小游戲,精神集中的時候眼睛都不眨,可能時間久了,眼睛會不舒服,才出現這樣的癥狀。
“我家孩子最近一段時間也老愛眨眼睛,每次看著他擠眼睛,我都會提醒他改正,但沒有效果。”城陽的張女士說道。記者了解到,張女士的兒子今年18歲,因為迷戀一款游戲,放假期間總是長時間打游戲,讓張女士沒料想到的是,孩子都這么大了卻又學上了壞習慣。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許多家長都會因為孩子有這樣或那樣的小動作而苦惱,卻不知道導致孩子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孩子有頻繁眨眼、擠眉等小動作,我們看著都不舒服,萬一改不回來,肯定會影響學習和生活。”張女士擔心地說道。
長時間玩電子產品會加重抽動癥
記者了解到,抽動癥不同于多動癥,抽動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兒童疾病,一般2歲到青春期的男孩最易患上抽動癥。最常見的癥狀是運動性抽動癥狀,例如頻繁眨眼、嘴巴抽動、擠眉、聳肩等;其次為發聲性抽動癥狀,例如尖叫、清嗓、發出怪聲等;還有一種較為少見的是感覺性抽動癥狀,就是孩子會感到脖子、肢體難受等。
據了解,盡管抽動癥本身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危害并不是太大,但是頻繁地出現這些癥狀會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長時間玩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或長時間看電視等,都可能會使抽動癥加重。如果孩子總吃一些能使人興奮的食物,例如巧克力或功能性飲料等,也可能會誘發或加重抽動癥。
少用電子產品,飲食合理搭配
記者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現頻繁眨眼、擠眉、嘴巴抽動等小動作,要引起家長的注意,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但家長不能過度關注孩子出現的這些小動作,如果總是盯著孩子的小動作或是總是提醒孩子改正,不僅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可能會讓孩子不自在,這些動作會越發頻繁。市民黃女士說,他的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也有過頻繁眨眼、咧嘴的奇怪動作,因為心急,黃女士總是會盯著孩子面部,只要一發現孩子又出現這些小動作,就會很生氣地提醒他改正,可越是這樣,孩子的小動作越頻繁。后來在醫生的指導下,黃女士不再過分關注孩子的小動作,在醫生的治療下慢慢地便好了。
據了解,父母平時需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減少孩子看電視以及玩手機、電腦的時間。合理搭配孩子的飲食,少吃能使人興奮的食物。規律作息,讓孩子保持愉悅的心情,也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文/圖 記者 張彤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