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濕器加入自來水,PM2.5飆升,達到210微克每立方米
海峽網11月26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燕燕 郭麗娟/文 肖春道/圖 實習生 黃敬勇 徐楊) 最近,福州忽冷忽熱,不少市民又用上了加濕器,但朋友圈流傳著一條消息,稱加濕器倒入自來水,會變身“霧霾制造機”,可能引起“加濕器肺炎”。
昨日,海都記者做了實驗,在一臺超聲波加濕器中,分別加入純凈水、礦泉水、涼開水和自來水,再用PM2.5檢測儀監測,發現加自來水時PM2.5讀數最高,一個半小時內不斷飆升,達到210微克每立方米,達“重度污染”標準。
相關專家指出,PM2.5檢測儀分辨不出水蒸氣和有害顆粒,加濕器排出的大多是水顆粒,對人體基本無害。不過,平時應勤換水、勤消毒,才能避免加濕器滋生細菌,誘發疾病。
[實驗]加入自來水 PM2.5值飆升
實驗地點:約10平方米的密閉房間
實驗時間:11月25日實驗用品:知名品牌的超聲波加濕器、進口的PM2.5檢測儀、自來水、礦泉水、純凈水、涼開水
實驗過程:未使用加濕器前,房間的PM2.5平均值為37微克/立方米。隨后,記者將PM2.5檢測儀放在距離加濕器50厘米處,每種水加濕的時間為10分鐘。
依照《空氣質量標準》,PM2.5的平均值標準值小于35微克/立方米時,空氣質量為優;在35~75微克/立方米之間,空氣質量為良;在115~150微克/立方米之間,是中度污染;超過150微克/立方米,則為重度污染。
因為自來水的“10分鐘”讀數最高,且網上針對它的質疑聲也最大,于是記者延長自來水的加濕時間。在一個半小時內,PM2.5的平均值逐步上升,最高時達到210微克每立方米,屬于重度污染。
[專家說法]大多是水顆粒 對人體基本無害
福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邱凌峰說,從水的成分來說,純凈水已過濾了雜質;而礦泉水含有鉀離子、鈣離子等礦物質;自來水不但含有礦物質,還可能有其他雜質。因此,霧化后,自來水產生的結晶核心最多,檢測儀讀取的PM2.5值自然就高了。
他指出,PM2.5檢測儀分不出水蒸氣和有害顆粒,從理論上來說,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含量就是PM2.5指數,而加濕器產生的微粒尺寸在0.5~10微米之間,所以會讓檢測儀的讀數直線上升。其實,加濕器產生的PM2.5,大多是水顆粒,對人體基本無害。
“加濕器加入自來水,會形成霧霾,這種說法不正確。”邱教授說,加濕器不會增加PM2.5,但自來水的雜質比較多,加濕時,可能會把礦物質打到空氣中,如果加濕器長時間不清洗、不換水,可能滋生細菌和病毒。
他建議,福州比較潮濕,可不用加濕器,如果想使用加濕器,最好加入純凈水。如果覺得用純凈水挺浪費,可以把自來水燒開、放涼后,再加入加濕器。最好不要直接倒入自來水,水垢會縮短加濕器的使用壽命。
[醫生提醒]不當使用 可能引起肺炎
“不當使用加濕器,可能引起哮喘或肺炎。”福州肺科醫院呼吸科主任王新航說,使用加濕器,要每天換水,每周用溫水清洗一次,避免細菌散布到空氣中,被吸入呼吸道,誘發疾病。
他提醒,使用加濕器要適度,不可全天使用,應控制房間濕度,健康的濕度環境是45%至65%。濕度過大,反而不利健康,孩子可能無精打采、萎靡不振,關節炎患者可能加劇病痛,家具和物品也容易受潮,最好每兩小時停一段時間,讓室內空氣流通。使用中,加濕器最好擺在1米左右高的穩定平面上,與人體保持距離,防止超聲波的輻射傷害。
此外,有人在加濕器中加入醋、板藍根、精油、中藥等,王新航醫師說,這些物質可能隨著霧化,被吸入肺部,造成人體不適。尤其是一些過敏體質的人,使用加濕器時,隨意添加其他物質,或機體不干凈,殘留有真菌或霉菌,可能誘發咳嗽等疾病。
[廠家建議]加濕器不要加礦泉水
昨日,記者致電上述實驗品牌加濕器的客服。客服解釋,加濕器在工作中之所以會產生PM2.5,是因為空氣濕度較大,水中各類離子顆粒凝結,導致探測器檢測到大量PM2.5的成分,這是一種“假污染”,對人體的健康無害。
這位客服還說,使用加濕器,最好加純凈水或蒸餾水等含礦物離子較少、甚至不含礦物離子的水,加濕時不會對空氣產生任何影響。“不要加礦泉水,因為其中的大量礦物離子會在加濕時升騰、凝結,影響室內空氣。”
作者:陳燕燕 郭麗娟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