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位:室內空氣污染
入選理由:來自固體燃料的室內空氣污染仍是致死的一大因素,但可喜的是,這是23年來,十大因素中唯一呈下降趨勢的一個。數(shù)據(jù)顯示,因它致死的人數(shù)減少了24.7%。固體燃料的室內空氣污染主要指煤、木材、秸稈等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顆粒物和有害有機物。
原因分析:不完全燃燒釋放的煙霧可能誘發(fā)哮喘、慢阻肺,甚至致癌。目前,家庭燃煤燒柴的情況有所減少,但在農村地區(qū)依然存在。此外,烹調油煙、家裝、家具可能釋放有害氣體,增加呼吸疾病、血液疾病甚至腫瘤風險。
專家支招:進一步加大農村地區(qū)改爐改灶、城市引進清潔能源的行動。專家提醒,室內燃料應選用清潔能源,選購環(huán)保家裝、家具。
第7位:高體質指數(shù)
入選理由:體質指數(shù)(身高除以體重的平方)的大小,意味著是否超重或肥胖。 1990年至2013年間,肥胖一躍進入國人健康損失因素前十名,死亡人數(shù)上升114%。僅在2013年,就有約64萬人因肥胖而死,尤以男性為主。
原因分析:“吃得油、動得少”是肥胖率居高不下的主因,尤其近些年,國人飲食習慣越來越西方化、快餐化,高油高脂再加上久坐少動,導致脂肪在體內慢慢堆積。此外,壓力大、睡眠不足會改變人體荷爾蒙分泌,誘發(fā)肥胖。
專家支招:牢記四點有助于控制體重:少吃或不吃高熱量食物,比如油炸食品、碳酸飲料等;注意三餐規(guī)律,避免饑一頓飽一頓和暴飲暴食;避免久坐;注意進食順序,飯前喝湯,接著吃菜,再吃飯,用熱量低的食物填飽肚子。
第8位:高空腹血糖
入選理由:研究顯示,23年間,我國因空腹血糖高死亡的人數(shù)增加了95.2%,僅2013年,這一數(shù)字就達62萬。一般情況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正常值分別應控制在5.6毫摩爾/升、7.8毫摩爾/升以內,血糖高不僅降低生活質量,還會引發(fā)致命并發(fā)癥。
原因分析:導致我國高血糖人群激增的主因有3點:一是高脂飲食,加重身體代謝負擔,導致次日早上空腹血糖高;二是國人飲食結構中,白米飯、白饅頭等精制谷物攝入過多,粗糧攝入較少;三是肥胖導致肝臟胰島素抵抗強,影響胰島素降糖作用。
專家支招:控制體重、加強運動非常關鍵。每一頓吃七八分飽即可,每天應堅持運動半小時,并努力讓自己保持好心情。專家提醒,大家要定期監(jiān)測血糖,血糖高及糖尿病患者應及時就診并遵醫(yī)囑。
第9位:飲酒
入選理由:研究指出,23年來,國人飲酒死亡人數(shù)上升30.2%,以男性居多。 2013年飲酒致死59萬人,男性占到83%。
原因分析:“勸酒”讓國人很難管住“酒瓶子”,許多人一上桌就過量。另外,很多人只知酗酒有害,但對量和具體危害的認知不足。
專家支招:適當喝點葡萄酒、啤酒等有益健康,但白酒等高濃度酒沒任何營養(yǎng),要少喝或不喝。女性每日酒精攝入應控制在15克,男性別超25克。同時呼吁相關部門出臺政策,禁止向青少年售酒。
第10位:粗糧吃得太少
入選理由:研究顯示,1990年~2013年,國人谷物攝入越來越少,2013年因此導致的死亡人數(shù)達到46萬,這是“最新入榜”的死亡危險因素。全谷物是指加工過程中保留一部分麩皮的食物,富含纖維和多種維生素,可降低患心血管病和結腸癌等病的風險。
原因分析:上世紀90年代,我國物質匱乏,飲食主要以粗糧為主,但富裕后,好的飲食習慣卻被丟掉了。 “大魚大肉吃白米”損害健康,“粗糧細作”則破壞了它本身的營養(yǎng)價值。
專家支招:國人應回歸傳統(tǒng)飲食習慣,主食攝入中要有意識地添加玉米、小米、糙米、蕎麥、燕麥、高粱、紅薯等,粗糧每天攝入量最好占主食總量的1/3。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