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對老年夫婦在火車上打牌時,因連著摸到幾把好牌開心過度,老太大笑時不慎將下巴笑脫臼。最終經列車工作人員求助120,協助下車治療才脫離危險。
下巴笑脫臼是什么病?臨床上稱之為顳下頜關節脫位,好發于中老年人。根據發病緩急而分為急性顳下頜關節脫位和慢性脫位;反復發生則稱習慣性脫位;按其脫位發生部位又可分單側性和雙側性脫位;按髁狀突移位之方向則又前方脫位、后方脫位、側方脫位和上方脫位。其中雙側脫位最為常見。俗稱“掉下巴”。
拔牙、打呵欠也會引起下巴脫臼
病因多為關節部或下頜部突然受暴力,有時在拔牙或施行口腔手術、咽喉部手術、插管麻醉迫使張口用力過猛等均可致顳下頜關節脫位;亦有因關節韌帶松弛、打呵欠等張大口時發生此癥。經常的表現為口半開,閉不住也張不開,口水直流,言語不清,咀嚼、吞咽障礙。因下頜骨向前移位,兩頰變平臉形變長,關節附近疼痛或腫脹,耳屏前凹陷明顯,在顴弓下方可觸及移位之髁狀突。
對付下巴脫臼 醫生這么做
患者坐手術椅或靠背椅上,固定頭部,操作者站在病人前面,肘關節與病人的下頜牙齒同高,兩臂近乎伸直,拇指裹上紗布伸入病人口內并置于下頜磨牙(俗稱大牙)的上面,其余四指握住下頜骨(下巴)體部,拇指逐漸用力壓下頜骨向下,在拇指下壓的同時其余四指同時用力將頦部(下巴部位)緩慢向前旋轉向后推下頜骨至關節凹內,這時往往可聽到關節復位時的彈跳聲。術后的拇指必須在關節復位的瞬間迅速向頰側移開以防手指被咬傷。患者自己也可以依法而行。
下巴脫臼的預防措施
1.注意保暖。
2.不要偏側咀嚼,減少大笑和大張嘴。
3.可配合針灸治療。
4.多做關節部的按摩。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