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手機家電等產品補貼效果顯著 消費活力持續釋放
記者 袁小康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發揮了良好的效果,帶動了消費市場活力的持續釋放。業內人士認為,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不僅可以提振消費市場,還可以通過針對特定產品進行補貼,推動相關產業進一步升級。
商務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以舊換新政策實現跨年度無縫對接,全國共有2020.8萬名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產品2757.2萬臺,帶動銷售930.8億元。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表示,開展家電以舊換新工作,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穩增長、又促轉型,既惠民生、又利產業。商務部將以2025全國家電消費季啟動儀式為契機,進一步統籌線上線下渠道,組織開展系列活動,優化“政策+活動”驅動機制,鼓勵廠商出新、平臺讓利、企業優惠,放大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效應,釋放家電更新消費潛力。
不僅是家電產品,以舊換新政策還帶動了多個消費品賽道的增長。以數碼產品為例,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已有4219.3萬名消費者申請了5225.1萬件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完成購買2254.6萬件,銷售669.5億元。
京東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全國各地手機數碼購新補貼的落地,降低了消費者的換新成本,豐富了選擇空間,同時便捷的國補換新流程,也讓消費者能更好入手新潮手機數碼好物。“在國補上線前夕,京東就已聯合各大廠商備貨超千萬件國補商品,讓用戶擁有更加豐富、多元的選擇空間。”
補貼政策帶動下,手機消費不僅銷量整體增長,市場結構也呈現出向中高端遷移的趨勢。平臺企業數據顯示,2000元至4000元、4000元至6000元手機市場份額分別為22.1%、22.3%,較補貼前分別增加8.1個、6.9個百分點。
國金證券數據分析研究員胡亦韓認為,國產消費電子品牌與國內產業鏈緊密相連,其成長不僅直接帶動了國內消費電子產業鏈公司的收入增長,還將進一步推動這些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技術難度更高、附加值更大的產品。通過以舊換新政策,國內消費電子產業鏈有望進一步實現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從而提升整體競爭力。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毛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比去年增加1500億元,增加額度超過用于“設備更新”和“兩重”規模的資金增量。“可以預期,下一步,加大對民生和消費的支持力度將是一個主要的方向。”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