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直播商品“規格迷你化”調查:商家宣稱巨無霸 實際商品巴掌大
在直播間購物時,你是否遇到過實物和直播間展示商品的大小規格差距太大的情況?近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現代農業專業辦公室發布直播商品“規格迷你化”消費調查報告。報告指出,36%的消費者曾遭遇過“規格迷你化”的情形。同時也指出直播間商品宣稱“巨無霸”實際僅一掌大、“券前”價格不真實、紙巾宣稱2025張實際卻僅有240抽等亂象,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網購體驗。
利用拍攝技巧“放大”商品外觀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現代農業專業辦聯合金山區消保委共同組織開展了“直播商品規格迷你化消費調查”活動。
問卷調查顯示,36%的消費者曾遭遇過“規格迷你化”的情形,同時,53.7%的消費者表示,雖然對這種情況感到不滿,但由于涉及金額較小,不愿花精力去維權。這種將商品規格縮小,以低價吸引消費的行為,普遍給消費者帶來了不佳的消費體驗。
對此,金山區消保委在8家主流直播平臺進行購物體驗,重點關注食品、日用品、化妝品等消費頻率較高、銷售份額增速較快的商品品類。最終下單75件商品實物,測量并記錄商品尺寸、凈含量等實際規格。
調查發現,部分商家在視頻中利用特定拍攝技巧“放大”商品外觀,使商品在畫面中顯得比實際體積更大,還有商家在引流視頻中使用與實物規格不符的圖片進行宣傳,給消費者營造出一種物超所值的錯覺,導致消費者對商品規格產生誤判。
例如在一家直播平臺的“愛膚佳福瑞通達專賣店”引流視頻中,5包廚房清潔濕巾被展示得又大又高,長度看似有兩肩寬,但實際收到商品后卻發現尺寸明顯“縮水”。當體察員就此問題詢問店鋪客服時,商家僅簡單回復:“是這樣的。”
在一家名為“糕博士工廠店”的直播鏡頭中,5塊無蔗糖山藥味沙琪瑪看起來裝了滿滿一盤。然而,體察員收到商品后嘗試用這5塊沙琪瑪裝盤,卻發現無法達到直播中的效果。搜索得知,一般認為盤子最小的直徑為6英寸(約15.24厘米),低于該尺寸的通常被稱為碟子。于是,體察員分別使用了一次性約15厘米直徑的盤子和日常約18厘米直徑的碟子進行分裝對比,結果發現都無法復現直播中的“滿盤效果”。
在一家名為“良心樂旗艦店”的引流視頻中,商家展示的麻辣肥蠔大罐裝看起來肉質飽滿個頭大,無論是罐頭的深度、顏色色澤,還是生蠔的大小,都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然而,體察員收到貨后發現,罐頭的直徑僅有8.5厘米、高度4.2厘米,與視頻中展示的大相徑庭。開罐后,是七八個又小又黑又碎的生蠔,下面還鋪著一層厚厚的粉絲。
商品宣傳與實際嚴重不符
在體察過程中,“植護日用百貨旗艦店”的引流視頻中宣稱時光花語紙面巾“4提到手才9.9元”。體察員進入下單頁面后,發現商品標注的“券前”價格為29.9元/4提,但店家會提供一張20元的大額優惠券。然而,體察員在其他平臺發現,同款產品的4提價格為9.9元,無需使用任何優惠券。
部分商家在商品頁面中頻繁使用“加大加厚”“半臂長”“加厚用一年”等夸張詞匯來誘導消費者。例如,在商品宣傳頁面中,標注“加大加厚”“巨無霸”“半臂長”等形容詞來描述廚房清潔濕巾。然而,體察員收貨后發現,濕巾的長度不足三分之一臂長,且展開后“薄如蟬翼”,長度和寬度僅與一手掌相當,與商家所描述的完全不符。
體察員在“花田優選小店”中發現,商家以“四大提可用5866次”作為核心賣點來銷售廚房抹布。然而收到的實物為四提共480抽。按照商家“可用5866次”的宣傳,意味著每張抹布需要反復使用12次。體察員抽取單片抹布進行測量后發現,該壓紋單層抹布的長僅為19.5厘米、寬為15厘米,大小不足普通A4紙的一半,因此反復使用12次的可能性非常小。
金山區消保委指出,在通常的理解中,箱子指的是較大的容器,而盒子則泛指較小的容器。然而,在“未尚味零食店”售賣的香芋牛奶蛋酥卷,主播在直播視頻中多次使用“箱”進行宣傳,頁面文字也采用了“箱”作為計量單位,此類宣傳很容易讓消費者忽略商品凈含量后面的g(克)標注。實際體察發現,所謂的“一箱”是一個僅略大于手掌大小的盒子。
“具體以實物為準”成商家借口
本次調查發現,“規格迷你化”現象主要集中在日用品(如廚房用紙、生活用紙)和食品(如罐裝食品、盒裝食品)兩類產品上。針對購買過程中出現的規格迷你化問題,體察員咨詢了商家售后客服,得到的回應五花八門,有的稱“這是廣告圖片”,有的表示“具體以收到的實物為準”,還有的則稱“有大有小,以克重為準”。
對此,金山區消保委表示,本次體察發現的各類亂象,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網購體驗,亟須引起相關方面的高度關注。2025年消費年主題為“共筑滿意消費”,要實現消費者對消費內容、消費過程、消費環境的更高滿意度,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努力,通過促進高品質消費、加強高質量維權、推動高水平共治,來營造一個更加公平、更具活力的消費市場。
作者:劉浩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