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剛充值就閉店,預付式消費怎么“避坑”?
(記者田金文)顧客盈門的店鋪,忽然就人去樓空;消費者四處維權,退錢卻遙遙無期……近年來,預付式消費領域頻繁“爆雷”,一些商家設置重重陷阱套現“跑路”,令消費者防不勝防。
近日,重慶渝北區消委會發布一起典型案例,成功幫助消費者維權一起因商家“跑路”引發的預付式消費糾紛。法院判決被告退還2名顧客共2萬5千多元錢款,另外52名消費者將參照這一判決,追回服務費共計25萬余元。
“裝修升級”為何突然人去樓空?
2024年7月,重慶渝北區一家名為“韻瑜伽”的健身館,突然以“裝修升級”為由關門歇業。本以為只是短暫停業,可顧客們等來的卻是人去樓空。
同年8月,多位消費者向渝北區消委會投訴稱,閉店后他們多次嘗試聯系商家,可電話不是無人接聽,就是被直接掛斷,發消息也石沉大海。
受害者之一的張女士氣憤地說:“他們宣傳周年慶優惠活動時,說充值越多贈送的課時就越多。我想著自己平時也常來鍛煉,就咬咬牙又充了一筆錢。沒成想,才過幾天店里就通知要裝修,之后就再也聯系不上人了。”
原來,早在2024年2月,該公司就通過簡易程序注銷。這意味著,經營者至少提前5個月就做好了閉店跑路的打算。
閉店當月,負責人范某以瑜伽館7周年慶為名,大肆開展促銷活動,推出各種極具誘惑性的預付卡套餐,如“全場五折”“買一年會員送半年”等,誘使會員們掏錢充值。
據統計,該店像張女士這樣遭受損失的消費者約54名,金額累計達27萬余元。
渝北區消委會調查發現,該公司雖已注銷,但股東承諾不實,于是將3名股東列為被告;最后推選代表協調律所代理起訴。
2024年10月,渝北區消委會指派副會長及工作人員以支持起訴人身份參加庭審并發表支持起訴意見,法院判決3名被告將服務費退還消費者。2025年1月,原告申請強制執行。渝北區消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跟蹤關注該判決執行情況,全力維護54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閉店跑路”背后套路幾何?
“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具有價格優惠、付費便捷等特點,在美容美發、健身美體、教育培訓、餐飲服務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然而,一些無良商家打著“撈一筆就跑”的主意,用“享受更多折扣”“無障礙退款”等由頭誘導消費者,圈到錢就玩失蹤,套路層出不窮。
套路一:虛假繁榮誘導充值。
本案中的瑜伽館,在明知即將閉店跑路的情況下,仍營造出一副生意興隆的虛假景象。通過精心策劃的周年優惠活動,推出誘惑性的充值套餐,讓消費者誤以為撿到了大便宜。
店內工作人員在推銷過程中,對場館即將停業的真相只字不提,反而不斷強調優惠難得,催促消費者盡快充值。
重慶市渝北區消委會工作人員楊良泉表示,商家就是利用消費者想要“花小錢得大實惠”的心理,誘導人上當受騙。
套路二:用障眼法金蟬脫殼。
以“裝修升級”作為幌子,是此類不良商家慣用的手段。他們張貼裝修告示,給消費者造成店鋪只是暫時停業,不久后將以全新面貌重新營業的假象。實際上,這只是他們轉移資產、逃避債務的障眼法。
一位從事私人教練工作的郭先生告訴記者,許多健身場館“閉店跑路”,都是早已安排好的“局”,“健身房的資金鏈很脆弱,當會員購課、辦卡、續卡的速度跟不上設備維護、場地租金、人員工資的時候,老板就很容易跑路,‘割最后一茬韭菜’”。
一旦“踩坑”如何維權?
如果遭遇預付式消費陷阱,消費者該如何維權?
去年7月起施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明確,經營者出現重大經營風險,應當停止收取預付款;經營者決定停業或者遷移服務場所的,應當提前告知消費者,繼續履行義務或者退還沒有消費的預付款余額。經營者不得對退還押金設置不合理條件。
針對與無良商家串通勾結的“職業閉店人”,今年2月起施行的《公司登記管理實施辦法》規定,當有證據證明申請人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通過變更法定代表人等方式惡意轉移財產、逃避債務或規避處罰,可能危害社會公共利益時,相關部門不予辦理登記或備案,已經辦理的予以撤銷。
今年3月14日,最高法就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發布最新司法解釋,明確收款不退、丟卡不補、限制轉卡等霸王條款應依法認定無效,消費者自付款之日起七日內有權請求經營者返還預付款本金等,破解消費者面臨的追責主體認定難、退卡難、轉卡難、舉證難等問題。
渝北區消委會有關負責人建議,消費者在充值前要充分評估自身的實際消費需求和商家的信譽狀況,多方了解商家的營業執照、經營年限等經營情況;還可以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商家是否存在經營異常情況。
“一旦發現商家出現異常情況,消費者應第一時間收集相關證據。”四川成都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郭龍偉表示,證據包括合同、付款憑證、發票、聊天記錄、宣傳資料等。此外,還要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或消委會投訴舉報,向法院申請采取訴前保全、訴中保全等措施,防止商家轉移財產。
誠信是中華傳統美德,也是信用社會的重要基礎。一方面,消費者面對商家的推銷話術時要保持頭腦清醒;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信用制度、加強失信懲戒,讓法治成為消費者的底氣。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