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十年專注研究一個“小開關”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萬級潔凈車間內,工作人員在顯微鏡下操作著細如發絲的纖芯,裝配到一個小小的元器件里。這款磁光開關正是青島浦芮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拳頭”產品,能夠在太空中經受高溫、低溫、振動、輻射等考驗,保障嫦娥六號探測器、天和核心艙、北斗衛星、神舟載人飛船等重大航天工程。
“在航天光器件領域,浦芮斯已經成為一張響當當的名片。我們是全球磁光開關技術的源頭,是行業內無可爭議的領導者。”青島浦芮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強說。
創業整整20年,趙強只專注于光電一件事。在他看來,創新從來不是一件時髦的事情,需要摸爬滾打積累很多年。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光纖通信是利用激光傳輸信息,而光開關的作用則是將光信號從一根光纖傳輸到另一根光纖。傳統的光開關是機械式,在切換速度、壽命、功耗等方面并不理想。直到美國硅谷的Primanex根據法拉第旋光效應研發了獨步全球的磁光開關技術,在航天等高端應用領域迅速取代機械式光開關。
2004年,從北美選擇回國創業的趙強,承擔了Primanex在中國產業化的重任,磁光開關由此開始了在青島落地生根的旅程。
為什么把公司設在青島?這源于一段始于學生時期的緣分。早在浙江大學學習期間,趙強就常常利用假期時間跟隨父親輾轉山東各地出差,青島尤其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歸國創業的那一刻,幾乎是不假思索地選擇了青島。
二十年如一日,堅守初心,仰望蒼穹。既是源于趙強的個人興趣,從本科、碩士、公派美國攻讀博士再到回國創業,始終熱愛光學專業,也來自于產業規律,在一個窄而深的行業,沒有足夠多的積累不可能成功。
如今,浦芮斯的創新從最初的磁光開關,衍生出熱穩定波長標準具、光纖時延線、測風激光雷達等多個產品種類,應用于航空航天、光纖通信、傳感物聯、儀器儀表、風電氣象等領域。以浦芮斯研發的非相干測風激光雷達為例,從設計層面解決了傳統多普勒型激光雷達成本昂貴的痛點,獲得完全兼容的測風性能。
就在前不久,趙強參加了北京國際風能大會。“風電的全生命周期都需要精準測風,風電的核心數據關系到風電場的發電效率乃至投資回報,我們是中國風電領域最早研發激光雷達技術測風的企業之一。”他表示。
做強公司勝于做大公司
單從規模來看,團隊40多人、年產值幾千萬元的浦芮斯是一家典型的小微企業;在行業地位上,浦芮斯卻是不折不扣的“隱形冠軍”,服務的都是國內外頂尖的企業和機構。
在細分領域持續深耕,對于浦芮斯這樣的專精特新企業而言,是實現技術領先和市場拓展的生存之道。趙強把細分高端市場形容為“高處不勝寒”,但是一旦攻下就是“一覽眾山小”。
“細分高端市場的特點是體量不大,但難度高,別人想‘山寨’也做不了。舉幾個例子,國內外的航天項目都要用到我們的磁光開關,全球長途光纖骨干網超過一半的通信流量經過我們的磁光開關。”他說,這是一個屬于“專精特新”的時代,能夠脫穎而出的企業都是在細分領域沖到全球最前沿。
多年來,浦芮斯堅持了一條“小而美”的發展路徑:不融資、不上市、不貸款,完全靠自有資金投入研發,每年的研發投入強度超過10%。
“做企業不一定要追求規模,浦芮斯的目標是做強,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打磨產品和技術,用在開拓市場上。這也是為什么這么多年來,我們不刻意追求融資上市,也不盲目擴張,而是在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做好自己。有人可能并不認同我的觀點,選擇這樣的道路確實很辛苦。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某一條產業鏈出現機會,水到渠成地把企業做大。”趙強告訴記者。
這樣的機會正在到來。以馬斯克的星鏈項目為標志,衛星互聯網成為通信領域的下一個競爭焦點,將極大帶動航天光器件的需求。
“20多年前,地面光纖網絡的建設涌現了華為、中興等一批鼎鼎大名的企業。如今在太空建設‘信息高速路’,可以想象未來將會誕生多少偉大的企業,浦芮斯就是要成為這樣的企業。”趙強說。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