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星落子東南亞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孫欣
眼看同行紛紛加碼布局海外生產基地,一直未有大動作的雙星終于“坐不住”出手了。2月21日,青島雙星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正式對外宣布計劃聯合UBE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雙星柬埔寨公司,并將以雙星柬埔寨公司作為項目實施主體投資建設年產850萬條高性能子午線輪胎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4.38億元,產能含半鋼子午胎700萬條,全鋼子午胎150萬條。
在中國企業出海的浪潮中,輪胎企業絕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生力軍。尤其是近年來,為更好規避貿易壁壘,降低出口成本,中國輪胎企業紛紛赴海外建廠。同城輪胎企業賽輪和森麒麟均早早在東南亞布局了生產基地。疫情以來,面臨愈加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以及自身持續向上的發展需求,中國輪胎企業正掀起新一輪的海外建廠熱潮。僅在去年,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傳出新工廠開工建設或正在規劃新工廠的消息。
雖然此前雙星在海外并沒有生產基地,但海外銷售一直持續增長。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國外銷售占比已達48.38%。投建海外生產基地,無疑將進一步加速雙星海外業務拓展。
頭部企業海外建廠“狂飆”
盡管早在十多年前,中國輪胎企業就開始赴海外建廠,但去年以來的種種跡象表明,企業正在開啟新一輪爭分奪秒的海外產能布局。
就在距離雙星宣布將在柬埔寨建廠不到2個月前的12月31日,森麒麟宣布計劃投資人民幣約20.47億元在摩洛哥丹吉爾市建設年產600萬條高性能轎車、輕卡子午線輪胎項目。這將是森麒麟在非洲的第一座工廠。而就在摩洛哥項目審議通過的同時,西班牙項目也浮出水面。森麒麟計劃投資38.41億元人民幣在西班牙建設工廠,建成后將具備年產1200萬條高性能轎車、輕卡子午線輪胎的產能。
同樣是在去年底,玲瓏輪胎披露,除了按規劃推進“7+5”全球新戰略之外,還將于2030年前完成“3+3”非公路輪胎產業布局,即在中國3個生產基地、海外3個生產基地,均規劃非公路輪胎產能。
通用股份位于柬埔寨的第二個海外工廠正在快馬加鞭建設。項目投資額約20.87億元人民幣。最新消息顯示,通用股份正全力以赴確保該工廠一季度首胎下線。貴州輪胎則在近期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越南工廠二期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規劃建設95萬條產能。
據《輪胎商業》對2021年8月以后世界主要胎企公布的輪胎項目的統計,投資總額的超過四分之三集中在亞洲地區,其中來自中國輪胎企業的投資占近90%。不難看出,此輪海外產能擴張是頭部企業間的比拼和較量,某種意義上可以視為頭部企業新一輪競速的開始。
近些年來,隨著國內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中國輪胎行業結構持續優化。市場中低端產能逐步出清,國內備案輪胎企業數量已從2016年的534家大幅降低至2020年的230家。優勝劣汰結合并購整合,龍頭企業實力不斷增強。最新出爐的2022年度全球輪胎 75強排行榜中,有34家輪胎企業來自中國。玲瓏輪胎、賽輪輪胎、雙星輪胎、貴州輪胎、森麒麟、江蘇通用等均在列。
而對這些頭部企業來說,未來爭奪的戰場一定是國際舞臺。目前,居于全球輪胎行業第一梯隊的仍然是歐美以及日本企業。而根據2022年度全球輪胎75強排行榜,前10強企業2021年銷售額占全球輪胎銷售總額的60.6%,但在前10企業中僅有2家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中爭奪更多份額,是中國頭部輪胎企業下一步的方向。
柬埔寨工廠面向歐美和東盟市場
柬埔寨是中國輪胎企業投資建廠的重要目的地國家。據雙星透露,之所以選擇在柬埔寨桔井省經濟特區建設高性能子午線輪胎項目,是考慮到桔井省經濟特區優越的地理位置,有便利的進出口途徑以及有利的關稅政策,尤其適合原材料進口企業進入。
雙星表示,柬埔寨工廠生產的產品預計99%將用于出口銷售,目標市場主要面向歐美和東盟。
數據顯示,從2021年全球輪胎消費市場區域分布來看,亞太地區、北美以及歐洲的銷售額分別占全球市場的32.2%、24.7%和23.5%,三者相加超過全球80%。而從輪胎消費總量來看,北美、歐洲以及亞洲合計消費乘用車胎12.96億條、卡客車胎1.69億條。市場空間足夠大。
而從產能來看,此次雙星所投建的工廠,與同行此前在柬埔寨建設的工廠相差并不大。根據公開信息,賽輪在柬埔寨的工廠規劃年產90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165萬條全鋼子午線輪胎;通用股份正在建設中的柬埔寨工廠,規劃年產60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
事實上,在2021年,雙星就開始謀劃布局海外產能。
2021年3月,雙星全資子公司香港雙星向錦湖越南增資約6億元人民幣,用來擴大錦湖越南輪胎產能,更好地共同應對貿易壁壘。增資完成后香港雙星持有錦湖越南42.409%的股權。截至2021年底,錦湖越南已增加乘用車胎產能至550萬套,預計2023年4月份將實現1250萬套。
資本撬動海外產能的同時,自建工廠也一直在籌備中。在2021年的年報中,雙星表示,“目前正與多家戰略伙伴共同洽談推進 海外建廠事宜。 ”
目前,雙星在國內擁有青島、東營和十堰三大生產基地。若將錦湖越南也計算在內,未來雙星將在全球擁有5大生產基地。
去年出口同比增長近50%
1月31日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雙星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約38億元至42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表示由于疫情原因和芯片短缺導致主機廠產量降低,2022年商用車產量同比下滑超過30%,公路運輸也大幅下降。公司通過市場調整、產品調整、布局調整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出口同比增長近50%。顯然,海外銷售已經成為拉動雙星業績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雙星積極拓展輪胎出口業務,一方面打造了極具競爭力的海外營銷網絡,在全球疫情環境下,借助主流線上平臺持續搭建全球大客戶和“一國一伴”的海外網絡,市場已覆蓋歐美、非洲、東南亞、中東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另一方面,利用互聯網整合全球資源,創新具有細分價值的高端、高差異化、高附加值產品,形成了高中端齊全的品牌矩陣。
雙星曾多次在業績報告中提出,將抓住“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實施這一重大機遇,全力推進營銷當地化、制造洲際化、研發全球化“三化”國際化戰略,加快“走出去”步伐。此次海外建廠,無疑是國際化戰略的進一步深入,將助推雙星海外業務更上一層樓,進而推動雙星整體規模的進一步壯大。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