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打好“組合拳” 做強“產業鏈”
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扎實有效的推進機制是關鍵驅動力。
加快構建強有力的推進模式,以“鏈長制”引領的系列推進落實“組合拳”,就是青島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中創新的打法機制。
7月10日,青島召開重點產業鏈“鏈長制”暨招商引資推進工作專題會議。會上,擔綱24條重點產業鏈“鏈長”的市領導依次介紹產業鏈發展推進情況、剖析問題短板、明確下一步發力方向。
這次會議,本身就是青島振興發展實體經濟打出的推進落實“組合拳”的關鍵動作之一。通過復盤總結,各產業鏈梳理“鏈長制”下的好打法、好路數,在交流學習中互補所長,為下一步產業鏈做大做強提供更強勁的動力。
這進一步強化了青島大抓產業、抓大產業的鮮明導向,堅定不移抓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保持定力、全面發力,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為青島在全省勇當龍頭、在全國爭先進位、在全球彰顯特色提供堅實支撐。
把產業鏈重點項目作為
實體經濟振興發展的著力點
青島梳理了總投資近8000億元的342個項目,以此為載體和抓手,推動產業鏈做大做強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今年4月,青島市上線推出“揭榜掛帥”數智對接平臺,所有市場主體和各類機構都可以通過平臺,隨時發布榜單內容,發榜方借助平臺資源,自主開展揭榜方遴選、過程管理以及成果驗收
聚焦產業鏈開放城市場景
已認定11家創新應用實驗室和23家場景應用實驗室。截至目前,已有1家實驗室依托企業實現科創板上市,1家實驗室在做上市準備,13家實驗室獲融資支持,累計融資已突破4億元
以“數字化”強韌產業鏈
青島發布首批10家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為產業鏈企業建設免費掛號診斷的“數字化轉型醫院”,診斷企業(機構)445家,轉化數字化改造項目14個,不斷形成新的行業解決方案
“卡位入鏈”促融通發展
組織鏈主企業梳理在青可提供產品(服務)、可采購產品(服務)、擬開展合作企業、建議招引企業等清單,推動鏈主與鏈上企業協同發展,已對接需求409項
聚點成鏈聚鏈成群
今年上半年青島新增4個“雁陣形”集群和6家集群領軍企業,總數分別達到18個、25家,新增數量和總數均居全省首位;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入選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青島大力培育新興產業的做法獲國務院表彰激勵
建章立制大抓產業,市領導擔綱“鏈長”
一項新制度的實施,源頭在發展需要,關鍵在頂層設計。
實體經濟是一座城市的發展根基,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
尤其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當下,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改變著實體經濟的發展形態和競爭格局。
要想切實增強城市實體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迫切需要以有效的新抓手、新打法、新路數,提高產業鏈韌性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青島深知,產業鏈的“長度”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后勁。由市領導親自掛帥,青島推出“鏈長制”。
24條重點產業鏈的“鏈長”,承擔著推動產業發展、突破項目招引、破解關鍵問題、實施鏈式服務的任務,為的就是靠上推動,把重點產業鏈工作抓實抓細抓具體。
在“鏈長制”工作體系中,青島創新提出落實“5個1”工作機制,即“1個行動計劃、1張產業圖譜、1份招商名錄、1組項目清單、1組支撐平臺(創新、基金、會展等)”,凝聚各方力量推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這本質上是一項強化產業鏈主體責任的制度創新,通過集聚內外部資源重點突破產業鏈薄弱環節,推動“強鏈、補鏈、固鏈、延鏈”取得實質性進展。
目前,青島24條重點產業鏈的產業專班均已建立。“鏈長”頂格推進事項落實,牽頭研究制定了各自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推進“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繪制了產業鏈全景圖;以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推進產業發展,梳理各產業鏈重點任務、重點建設項目、重點招商項目、需協調解決問題“四張清單”。
“鏈長制”是青島實體經濟振興發展推進機制的頂層規劃,也是青島下大力氣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站上新的戰略起點,青島“產業立市”的導向進一步凸顯。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將“現代產業先行城市”放在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重點打造的“六大城市”之首,將“筑牢實體經濟根基,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放在未來五年要全力抓好的十個方面工作的首位,提出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
市黨代會后立即行動——召開全市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動員大會,樹立“大抓產業、抓大產業”的鮮明導向;發起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梳理了24條重點產業鏈,遴選了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第一批47家鏈主企業;成立青島市投資促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抓大、指導、協調、解難”思路有效破解項目招引、落地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實施“摘星奪旗”考核工作,開展重大項目現場觀摩會……
一系列推進落實“組合拳”的推進實施,進一步堅定了青島對未來的發展信心,要把行之有效的思路打法堅持下去,咬定目標、久久為功,加快推動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