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5年境內外上市公司超百家
早報9月2日訊 在今天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青島市“十四五”金融業發展規劃》正式對外發布。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青島金融產業規模和服務能級將顯著提升,財富管理與創投風投“兩個高地”優勢突出,航運金融、貿易金融、海洋金融、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新興金融業態蓬勃發展,中國北方資本強市地位更加牢固,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此基礎上,《規劃》提出,到2035年青島要實現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遠景目標。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市金融業將圍繞八項重點任務提升能級,包括引導生產要素配置,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拓展航運貿易金融,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優化創投風投生態,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深化金融改革,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大力發展數字金融,建設金融科技中心;增強區域金融輻射能力,加快膠東經濟圈金融一體化發展;優化開放布局,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加強金融風險防范,牢牢守住安全底線。
在服務實體經濟層面,“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從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兩個角度引導生產要素配置,發揮信貸資金、資本市場、保險保障等金融要素作用,加大金融服務重大戰略、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的力度。支持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綠色環保以及民營和小微企業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揮科創板、創業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支持創新的功能,推進優質企業上市掛牌和發行債券。
在金融中心城市建設層面,“十四五”期間,我市將以建設“四個中心”作為著力點和突破口,通過加快“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設,聚集優質金融資源,推進金融業改革創新,不斷提升青島金融的服務能級和輻射范圍,增強青島在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和高端產業引領的功能。
圍繞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我市將拓展航運金融和貿易金融,發展服務于航運貿易的融資、保險、結算業務,提升貿易收支便利化水平,構建高端航運貿易金融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海洋金融,服務藍色經濟,助力青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圍繞建設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發展創投風投,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青島。優化創投風投政策和股權投資服務,大力培育引進頭部創投風投機構,打造高質量資本聚集高地。加強對創新創業的資本支持,以資本的力量吸引優勢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項目加速集聚,實現金融與產業、科技創新的協同發展。
圍繞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深化金融改革,圍繞跨境財富管理等核心領域開展制度創新。加速財富管理要素集聚,引進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功能總部,大力聚集理財子公司,打造專業財富管理集群,創新更多適合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產品。
圍繞建設金融科技中心,大力發展數字金融,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推廣國家金融科技應用試點成果,穩慎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加快構建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將金融服務與民生應用場景結合,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深化供應鏈金融創新,壯大數字金融產業。
在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層面,“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加快膠東經濟圈金融一體化發展、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加強金融風險防范等任務,從改革、開放、創新入手著力,推動金融在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前列。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超過12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7.5%左右
●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超過33000億元和33500億元
●金融機構總數超過310家
●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超過100家
●私募基金管理規模超過2000億元
(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 傅軍)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