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未離身,卻被人在千里之外盜刷一空。最近幾個月,本報報道了多起銀行卡盜刷事件,受害者損失少則幾千元、多則百余萬元。面對層出不窮、花樣繁多的盜刷手段,部分持卡人甚至產生了“用卡恐慌”。如何保護銀行卡安全,一旦被盜刷,持卡人又該如何處置如何維權呢?
■事例
遭“隔空”盜刷
丟了錢財又遭騷擾
平安證券、阿里云郵箱、愛奇藝……短短幾分鐘時間內,手機竟然接到上百條帶驗證碼的短信提醒。今年9月初,市民王女士遇到一件怪事,在一番短信轟炸后,她發現其中竟然有一條信用卡被消費5000多元的提醒。王女士隨即凍結了該信用卡,但此后她仍收到多條消費提醒。手機、身份證及信用卡均沒有離過身,王女士不禁對個人信息及資金安全產生了恐慌。
據了解,此前安徽等地曾破獲了利用軟件對受害者手機進行大量短信騷擾進而實施詐騙的案件。不法分子可以在短時間內批量向指定手機號發送各種網站的注冊驗證信息。使用這種軟件與盜刷銀行卡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卻可以起到迷惑和掩護作用。受害人稍有疏忽就漏過了最關鍵的信息,進而無法及時制止不法分子的盜刷行為。
王女士通過發卡行查詢到,有人用她的卡片信息購買了一部iPhone 6,同時還在網上訂購了3張機票,所幸由于王女士注銷及時,3張機票最終沒有支付成功。銀行與商家接觸上時,商家已經發貨,查詢發現,收貨人是湖北一名張姓人員。目前,王女士已將該信息提供給警方,銀行及商家也正在就這筆問題交易進行調查處理,爭取讓王女士的損失降到最低。
事后,她把名下所有銀行卡全都重新設置密碼,同時將所有與手機綁定的卡解除綁定。然而盡管如此,王女士擔心的情況還是發生了。10月15日晚間,她的手機再次收到大量帶有驗證碼的短信,驚恐之余,王女士發現自己竟然毫無應對之策。無奈之下,她只得將名下所有銀行卡凍結。“現在銀行卡是暫時安全了,但是我也沒卡可用了,這是要逼著我放棄使用銀行卡嗎?”王女士無奈地說。
卡未離身卻遭“隔空”盜刷的情況絕非王女士這一例。今年8月,梁先生的銀行借記卡在5分鐘內被盜刷10筆總計9990元。梁先生遭遇的是一種新型銀行卡盜刷,一些銀行業務中,只要登錄網上銀行,不需要支付密碼就可以購買銀行的貴金屬理財產品。詐騙分子瞄準了這一便利,先是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受害人的賬號和登錄密碼購買理財產品,造成銀行卡內資金被盜刷的假象,然后冒充客服退回這筆資金以騙取信任,最終套取受害人支付密碼、驗證碼等信息完成詐騙。
今年6月,在石老人附近工作的馬先生也遭遇了銀行卡被“隔空”盜刷的情況。6月26日凌晨,短短15分鐘就被盜刷11次,其中成功10次,而且每次盜刷金額均為499元 。所幸馬先生及時發現并凍結了銀行卡。銀行卡、身份證、手機均是貼身不離,銀行卡賬戶卻被人肆無忌憚地盜刷,對此銀行及第三方支付平臺均表示馬先生的賬號密碼等信息被竊取,但究竟在什么環節泄露的,馬先生至今也沒弄明白。
近日,記者再次電話回訪這些曾經報道過的銀行卡盜刷受害者,他們變得更加謹慎而保守。受害人馬先生說,他現在只要存夠1萬元,就把錢從銀行卡中取出再存個定期存單,卡里只留小額現金。受害人梁先生則注銷了所有的網上銀行業務,更改了所有銀行卡密碼,偶爾進行網上購物就找同事幫忙支付。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