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青島保監局了解到,今年1-7月份,青島保費收入141.63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2.6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88.9億元。記者采訪島城多家保險公司了解到,近兩年來壽險大額保單層出不窮,其中不乏年保費在千萬元的“天價”保單,說明市民的風險保障意識正逐年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壽險和財產險的排位也是 “風水輪流轉”,截至今年七月份,壽險保費收入前三甲的公司分別是平安人壽、太平人壽、中國人壽;財險保費收入前三甲的公司分別是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平洋財險。
壽險排位競爭激烈
今年1-7月份,青島財產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是52.6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88.9億元,其中壽險保費增長顯著。財產險方面,人保“老大哥”的地位牢牢鎖定,保費合計13.78億元,緊隨其后的平安產險保費收入是11.26億元,而第三名的太平洋保險則與前兩位有明顯的差距,保費合計是6.81億元。
壽險方面,穩坐第一的仍然是“常勝將軍”平安人壽,前七個月的保費收入是18.79億元,第二位則是太平人壽,保費收入是13.99億元,太平人壽這兩年發展勢頭迅猛,保費收入連連上漲,第三位則是中國人壽,保費收入是12.36億元。而新華人壽、泰康人壽則跌出前三甲,保費收入分別是7.84億元和5.79億元。隨著島城人民保險意識的增強,壽險保費收入的大幅增長也說明,島城市民的投資觀念正在逐漸發生改變,為防范風險人們越來越注重給自己和家人一份保障。
大額保單頻現
購買保險已經成為許多家庭每年的固定支出。島城一家壽險公司的業務經理陳女士告訴記者,四五年前賣保險還需要保險營銷員上門拜訪,或者不厭其煩地打電話推銷,這樣的營銷方式既容易引發消費者的誤解,效果也并不明顯。但近兩年來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很多客戶自己找上門來要求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保險。這種變化表現在高凈值客戶身上最為明顯,年投入保費在十萬元以上的客戶并不鮮見。從2014年開始,青島各險企年繳保費百萬元以上的大單呈井噴態勢,其中不乏有意愿年繳千萬的大客戶。有業內人士粗略估算,上年度青島平均每個月能誕生大額保單十幾單,而他們大都來自40-50歲左右、作為“中堅力量”的企業家們。
青島保險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也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保險公司。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保險公司65家。上半年,島城保險機構建設實現新突破,中路財產保險公司獲準開業,改寫青島沒有法人保險公司的歷史。本月初,中德安聯人壽保險公司獲準在青島籌建分公司,系德國安聯集團在青島設立的保險機構,我市保險機構的種類更加多元。安聯保險集團常務副總裁、亞洲業務負責人明悟非介紹,他們一直十分看好青島保險市場的發展,保險在德國是家家戶戶必備的金融產品,相信隨著市民保險意識的提高,青島保險市場還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記者 景虹)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