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消費者為何青睞新能源汽車
記者從青島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車輛管理所了解到,2024年6月初,島城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29萬輛。和2023年6月初相比,這個數字增長了30%。
記者采訪了青島的新能源汽車用戶、生產商、銷售商后得知,隨著各項產銷政策利好,各部門不斷補齊短板,青島,正在成為一座對新能源汽車愈發友好的城市。
島城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一年增長30%
何女士在青島高新區聚賢橋路一小區購置了一套住房,因為離市區較遠,她想購置一輛新能源車。何女士向物業咨詢安裝充電樁,物業工作人員到停車場查看何女士的車位后,告知她購車后可以提出申請,把充電樁安裝在墻壁上。物業會全力配合安裝,但何女士必須確保安全使用。
記者查閱數據后發現,像何女士一樣選擇新能源車的市民越來越多:2021年1月,青島的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達到了9萬輛;2023年6月,新能源汽車達22萬輛;2024年6月,新能源汽車達29萬輛。這也意味著,一年時間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超過30%。
2023年2月,一家國產新能源汽車4S店落戶黑龍江中路桃園的“李滄特色汽車街區”,半年過去,這里每個月要售出130多輛車,半年銷售額突破1.4億元。“青島新能源汽車占比,要比全國的平均值高5個百分點。”企業的財務總監張先生稱。記者從“李滄特色汽車街區”所在的李滄區虎山路街道辦事處了解到,在2023年,整個街區的銷售額中新能源車占比超過70%。
“國家政策+地方消費補貼”雙驅動
新能源汽車為何在青島備受青睞?有4S店工作人員認為,這和政策的激勵有關。2023年6月,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免稅額不超過3萬元;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這項到2025年底結束的全免稅政策,會讓很多想買新能源車的消費者提前下單。
青島市關于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也是一個接著一個:2023年底,青島市商務局宣布,2023年12月20日至12月31日期間,消費者在青島參與活動的汽車銷售企業購買新能源車(不含二手車),且于規定時間內完成機動車登記的,最高可獲6000元補貼;2024年5月17日,青島市商務局發布《青島市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汽車置換新能源乘用車最高補貼8000元。
記者從2024年5月發布的《青島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中了解到,為了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系列舉措,青島每年舉辦新能源汽車促銷活動10場以上,研究出臺激勵區(市)開展促消費活動獎勵措施,還將推動政府采購公務用車更新應用新能源汽車。“國家政策+地方消費補貼”共同助推新能源車在消費市場上揚。
新增2.4萬個數字化充電樁方便充電
“在青島找充電樁很容易,我們在手機軟件上就能搜著。”新能源網約車司機張先生告訴記者,他經常去君峰路、蚌埠路一帶充電。
青島市發改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青島市上線并運營充電樁60465個。在青島,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主能更方便地享受到充電服務。青島市的充電樁還將繼續增加:2024年4月,《青島市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印發,要求以商業中心、工業中心、休閑中心等配建停車場及交通樞紐、駐車換乘等公共停車場為重點,推動充電運營企業提高快充設施占比。除此之外,要確保新建小區固定車位100%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滿足直接裝表接電要求。
“2024年,青島的充電樁數量還將進一步增加。”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數字青島2024年行動方案》中提出,要加快打造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力爭電動汽車充電樁達8.4萬個。其中,新增2.4萬個充電樁,將和“數字化”深度融合,與“5G+電網”“能源大數據平臺”等數字能源應用相結合。
補齊新能源汽車產業短板
記者采訪多名新能源車主后發現,以前的“充電難”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但部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疑慮,還是集中在“修車難、續保難、安全性”三大問題上。
在保養方面,燃油車需要定期更換機油、機濾以及檢查變速箱等,而電動車則更注重電池和電機的狀態檢查。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讓缺乏專業的維修點、高昂的維修費以及較長的維修周期等“修車難”問題,成為必須補齊的短板。
“維修難”這一短板,又導致了“保險難”。有保險公司業務員曾向媒體透露,新能源汽車硬件集成化程度高,配件價格和維修工時費較高,導致保險理賠成本提高;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本身具有扭矩大、加速快等特性,駕駛員舊的駕駛習慣容易造成車速過快,可能會帶來交通風險,意外事故發生率相對較高。現階段,多數保險公司的新能源車險業務,都存在虧損現象,部分保險公司甚至對出過險的新能源汽車“拒保”。
一名4S店的銷售顧問介紹,“新能源汽車售后維修領域的專業人才培養,跟不上前端產業的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誰能盡快破解短板,誰就能占據競爭的先手。在這方面,青島正在設法幫助企業。
青島新能源汽車人才梯隊正在成長
補齊短板、讓消費者放心地駕駛新能源汽車,關鍵在于人才。
在產業鏈融合上,2024年5月下旬,青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鏈固鏈建鏈常態化行動新能源汽車、氫能與儲能產業鏈專場對接會舉辦。本次活動上,新能源汽車行業“鏈主”企業一汽解放青島汽車和一汽-大眾青島分公司發布了最新的場景合作清單、產品配套需求和相關訂單,為產業鏈上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培養行業的梯隊人才。
在職業教育方面,青島工程職業學院、青島市職業技師學院、青島西海岸新區職業中專等院校,均已開設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青島交通職業學校與一家新能源企業實施校企合作,雙方合作創辦學校動力電池維修技術中心,由這家企業旗下的新能源專修連鎖店為學員提供新能源實訓基地,培養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
在技能拓展方面,2024年6月,青島市第十七屆職業技能大賽——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技術賽項已開始報名。這一項目旨在考驗參賽者的多種車型機械部件維護和檢修、電氣三電控制系統維護和檢修、綜合故障診斷與排除等專業能力,以及工作組織和管理、溝通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
青島深耕汽車產業,打造新名片
新能源汽車是青島市重點打造的24條產業鏈之一,是青島制造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嶄新名片。
技術研發、銷售、維修、改裝、零配件生產……汽車產業帶動千億級產業鏈。2023年10月下旬,青島市舉行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及品牌體驗展,全面展示了青島深耕汽車產業的最新成果。一汽解放、一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等新能源汽車攜重磅新品亮相,多款新型中高端新能源車型實力“圈粉”。除此之外,國軒電池、力神、海泰科、海信、中微創芯、時代電驅等關鍵配套企業攜最新產品亮相,展現出青島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強大實力和繁榮生態——根據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度熱門產業盤點》,2023年,山東省現存9.85萬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位居全國第一,其中青島市現存1.51萬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位居山東第一。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上汽生產的宏光MINI EV已經有了“人民代步車”的美譽;2023年12月底,“原生超能混動SUV”風云T9在即墨區的汽車產業新城的奇瑞青島超級工廠迎來首車下線。除了知名的生產企業,青島的新能源汽車銷售、維修、零配件生產企業也逐漸站穩了腳跟。
2024年5月發布的《青島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力爭全市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達到40萬輛。和燃油汽車產業相比,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涉及到鋼鐵、機械等傳統行業,還和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先驅技術緊密地結合。2023年,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和李滄區政府簽約,涵蓋魏橋新能源汽車管理總部、新能源汽車中央研究院等4個項目。其中新能源汽車中央研究院項目重點聚焦前瞻技術研究、核心技術開發及應用。
新能源汽車成青島“兩會”熱詞
這些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大幅增長。除了傳統的汽車制造商,也有其他企業布局新能源車生產。當各地都在搶抓布局時,青島如何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產業鏈中立足?這是每年青島“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關注的話題。
市人大代表、北京汽車制造廠212越野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陸云然曾對媒體表示,青島市的汽車工業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就新能源賽道而言,要解決“各自為戰”的問題,形成發展合力,建議對全市汽車產業鏈進行全面摸底,弄清產業鏈的優勢和劣勢,明確發力方向,進一步放大萊西、即墨、西海岸在產業鏈上的相對優勢,防止同質競爭,重復建設。
市人大代表、中特科技工業(青島)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學強則認為,青島有大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要借勢而為。這些年,通過國內節能減排政策要求的加持,新型電機的發展有較長的生命周期。相關部門可牽頭整合資源,將電機產業在青島打造成優勢產業。
市人大代表、新南威爾士大學中國尖端技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曾學鋒建議,各相關部門應成立工作專班,組織新能源車企及物流企業盡快開展換電技術的評估測試,激發更多換電方案服務商參與到創新中,打造青島市綠色城配示范基地,加快青島綠配城市的發展步伐。
市政協委員、青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張立學關注著新能源車電池的問題。他認為,可以從強化政策配套、加強產業布局、加速技術創新等方面,推動青島市動力鋰電池回收與利用產業發展。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首席記者 劉卓毅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