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姊妹車不只是復制粘貼
車企平臺共享推雙車型戰略 姊妹車技術雷同個性成賣點
11月底,兩款重量級新車上市,分別是廣汽豐田威蘭達和廣汽本田皓影。其實,把它們稱為新車多少有點牽強,與威蘭達同一車型的豐田榮放兩個月前已經上市銷售,皓影的“雙胞胎姐姐”東風本田CR-V則來得更早,兩年前就已投產上市。同一個品牌,同一個平臺,同一個架構,同一款發動機,略微不同的外觀內飾設計……雖是一款車,但不同廠家生產后會以不同的命名,在中國車市,這些特別的車型往往會被形象地稱為“姊妹車”。
有了“姐姐”為什么還要再投產幾乎一模一樣的“妹妹”,親姐妹在市場上會不會相互打架?完全相同的發動機和底盤,略微不同的外觀內飾,更是讓消費者選車時犯難……
姊妹車的由來 市場分配的產物
“一汽豐田的榮放已上市,為什么廣汽豐田還要投產威蘭達? ”上周,記者曾向廣汽豐田廣宣部工作人員提出這一問題。對方雙手一攤:“我們的產品陣線中缺少這樣一款中型SUV。”聽到回答記者才意識到,雖然被消費者認為是一個整體的豐田品牌,但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卻是兩個獨立的廠家,各自需要完整的產品陣線。
國內汽車品牌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同一個國外品牌在國內的合資工廠通常不止一個,有時候還會出現兩個以上。同一款車也會變成兩款分別在不同廠生產。一些不了解的朋友會感到混亂,有讀者曾這樣問:“那個卡羅拉在廣汽豐田有賣嗎? ”“廣本和東本有什么區別? ”“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怎么選? ”
最初,為平衡不同合資廠之間的利益,一汽大眾邁騰與上汽大眾帕薩特算是姊妹車的鼻祖。廠家卻從中嘗到了甜頭,姊妹車后來的市場表現證明,盡管是統一平臺、同一架構,但采用不同外觀、內飾風格卻能吸引不同的消費群體,進一步擴大銷量。于是后來有了雅閣和思鉑睿、卡羅拉和雷凌、冠道和UR-V。而眼下,南北大眾和東本廣本等廠家,幾乎所有車型都推出了雙車型戰略。
姊妹車有差別 并非都長一個樣
盡管出自統一平臺、同一架構,但姊妹車外形并非完全相同。以剛剛上市的廣汽本田皓影和東風本田CR-V為例,兩者整體造型相似,但皓影細長的前大燈營造出更犀利的前臉,相比之下CR-V前臉造型更方正、更穩健。還有帕薩特和邁騰這對親姐妹,邁騰更年輕,帕薩特則多了些穩重。另外,配置更是區別姊妹車最好的參考,例如C-HR提供6款車型,而奕澤只提供3款不同配置。讓用戶群體產生差異,也是避免姐妹之間相互打架,可以一致對外搶占不同細分市場。
當然,“孿生”形態僅僅是姊妹車最基本的存在模式。很多姊妹車外形也可以差別巨大,甚至可以懸掛不同品牌。你能想到雷諾科雷嘉和日產逍客也是姊妹車嗎?其實,雷諾和日產現在是聯盟狀態。兩家共用一個平臺,現在車企為了利潤最大化,成本控制減少,很多車企選擇開發模塊化平臺,甚至聯盟。盡管外形相差十萬八千里,但發動機、底盤等都是共享。這樣可以節省開發成本。
而說到共用平臺,還有更讓人想不到的姊妹車,例如奧迪A3與大眾高爾夫、別克昂科拉和雪佛蘭創酷。這種姊妹車多是同一集團下不同檔次的品牌,也會采用相同的底盤甚至是相同的發動機,但因為品牌檔次不同,在內飾和關鍵部件的用料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姊妹車怎么選 關鍵還是看眼緣
既然平臺相同,發動機也一樣,那姊妹車到底該怎么選?首先從駕駛感覺來看,以雷凌和卡羅拉、帕薩特和邁騰這樣的孿生姊妹車來說,不僅外形相似,底盤和發動機幾乎一模一樣,調校也雷同,駕駛起來幾乎沒差別。既然兩款車都出自同一平臺,動力和配置都相當的情況下,對比兩者之間的性能是沒有意義的,這時候就要看看顏值了,審美標準每個人不一樣,選你喜歡的就好。姊妹車外觀的變化也很有講究,很多品牌會先引進海外原版造型,投產之后再根據國內用戶的喜好進行優化,推出特供版姊妹車,買哪個還是要看眼緣。
配置的不同也讓姊妹車的選擇多了些依據。雖然姊妹車型源自同一平臺,但個性化配置還是各不相同。比如奧德賽沒有全景天窗而艾力紳有,那沖著這配置買車的朋友就只好選艾力紳了。如果兩款車顏值和配置都可以接受,那就來點實際的,誰便宜買誰,比如繽智的優惠力度會稍微高于XR-V,當然贈品禮品數量也可以納入考慮范圍。
記者 劉鵬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