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零首付購車暗藏陷阱 業內人士:實為以汽車為載體的金融衍生品
“車貸零首付,汽車開回家”——這樣的廣告噱頭聽起來的確很有誘惑力,有的平臺號稱第一年貸款免利息,有的平臺表示買車還能辦理信用卡套現。但事實上,零首付購車面臨不小的風險。
相當于用高利貸買輛車
某網購汽車平臺打出了“一成首付買輛車”的廣告,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只需要一成首付就可以買車回家,而且第一年貸款不需要利息。而相同款式相同配置的車在4S店的銷售價格要低很多。別克4S店的工作人員說:“我們這里都是首付一半,然后分12期或者18期。正規4S店沒有‘零首付’、‘一折購’這樣的說法。”
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些號稱“零首付、低價購”的汽車平臺,目前大多是根據廠商指導價付一成首付和固定的手續費,然后開始為期12個月的月供。12個月到期后,消費者可以有三種選擇:第一種是一次性結清尾款,第二種是尾款分三年36期還,第三種是如果車況滿足條件,可申請退車。但事實上,選擇零首付購車的消費者,大多不具備一次性還清的能力,而選擇申請退車又可能被商家設定的種種還車門檻所阻撓。所以大多數消費者只能選擇第二種——將尾款分36期還,年化費率在10%左右。而實際上直接在4S店首付20%分期購車,年化費率大概在5%左右,再加上這些平臺用于計算利率的購車原價高于4S店,綜合來看,雖然第一年的付出看似劃算,但最后的結果是相當于用高利貸買了輛車。
利用信用卡套現獲利
同時,采用這樣的購車方式,車在第一年并不登記在消費者名下。網購汽車平臺銷售人員介紹,這是業界所謂的“以租代購”,第二年才能過戶到消費者名下。
一家辦理“零首付購車”的車行告訴記者,“購車之后還可以辦理信用卡,完成套現。提車后,分期還款3期以上,辦理信用卡都很正常,只不過辦理的額度大小不同,然后把這些錢套出來。”
根據2017年頒布的《汽車貸款管理辦法》,汽車貸款的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長期在4S店工作的朱先生告訴記者,這樣的套路將風險轉嫁給了消費者,第一年將車記在公司名下的做法,又等于鉆了法律的空子。通過這樣的方式,平臺只是賺了“小錢”。但有一些商家則更為大膽:商家墊付全款幫客戶提車,買保險上牌,當客戶有了資產,就可以為其辦理多家銀行的信用卡,然后再將信用卡套現,收回投資。
朱先生說,“他給你掏首付的錢,汽車登記證書就抵押給他了,上面的名字是小額擔保公司或者個人的,等你把錢還完了再過戶給你。利用給你辦信用卡分期去買車收點費,他收的費用特別高,比如10萬塊錢的信用卡,收15個點,就是1.5萬元的費用。我測算過,比如你零首付購車,分三年期還完,一個15萬元的車要多掏3萬元到4萬元的手續費和利息。他還要給你裝一個GPS,可能3000多元,就怕你跑了。”
還有陷入“套路貸”的風險
除此以外,零首付購車的消費者還可能陷入“套路貸”,導致車財兩空。
今年4月,廣東深圳龍崗警方打掉了一個零首付購車“套路貸”的犯罪團伙,涉案金額近億元。受害人陳先生表示,自己沒有經得住車行業務員的說辭,最終選擇了零首付購車。陳先生給這名銷售人員轉了5000元訂金,并辦理了購車手續,并在對方安排下與一家小額貸款公司辦理了貸款。其后,這家小額貸款公司又以征信問題和居住證不合格等問題,不給陳先生貸全車款,并將陳先生推薦去更多貸款公司貸款,陳先生察覺到受騙之后,選擇向當地警方報警。
辦案民警表示,即便有的購車人籌齊了購車尾款,車行也曾以車輛GPS異常等理由強行把車拖走,甚至上門威脅事主。
有媒體報道,鄭州也發生過此類事件。許先生在某汽車公司辦理了零首付購車,簽過貸款協議后,交付了1.3萬元的服務費。但合同約定的時間已到,沒人提醒他去提車,隨后許先生經常打電話催問,均被以銀行審核暫時未通過、缺少相關證件、手續不全等理由反復推脫,并提出要他再交5000多元現金。一個月后,他再次到該公司問詢進展,卻發現已經人去樓空。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李洋稱,所謂的零首付購車風險極大,其實就是以汽車為載體做的金融衍生品,或者說是變相的高利貸。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上這些所謂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當。
[來源: 北京晚報 編輯:三人目]
大家愛看